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家庭医生全覆盖须配套跟进
龙敏飞
//www.auribault.com 2016-06-08 来源:云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一些年轻人初为人父人母时,孩子的哭闹、出疹子、发烧等小问题,都会手忙脚乱,一去医院排队等候半天;家里的老人出现各种症状,也会干着急,往往也不知如何是好,只能送医院排队看病……源于这样的现实,很多人呼吁国家能够推动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如此,便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看病效率,避免无谓的医疗资源浪费。

  如今,这样的梦想有望照进现实——日前,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有了这样的制度,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肯定是好事。这就是说,今后自己或家人生病了,可以先问问身边的“家庭医生”,然后再采取相应的应对之策。这样的话,对于分级诊疗制度,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也会有一定的缓解。

  不过在具体的落实环节,似乎仍然有一些困难亟待解决。一则,“全科医生”人才短缺的问题不容忽视。之前,“家庭医生”在北京、广东等地试点过,结果发现,因为收入过低,家庭医生不仅缺乏工作积极性,而且流动性很大,不利于制度的常态化推进;二则,患者对“家庭医生”的信任问题也必须正视。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仍有六成居民对社区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生水平感到“不放心”,这样的现状有待改善。

  而通过这样的现实不难发现,要推进家庭医生全覆盖,就不能仅仅关注其功能设计,而必须完善配套措施。比如,要考虑到这些基层医生的权益,建立起必要的激励机制,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要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水平,让其能赢得公众的信任与认可;要建立严格的家庭医生职业准入制度;要赋予居民选择权和评价权;要建立公正、专业的纠纷处理机制;要搭建举报渠道等等。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家庭医生”更好地照进现实,而不是有名无实。

  “家庭医生全覆盖”是一件好事,但好事还要好办,只有完善配套措施,并充分考量各方的诉求,“家庭医生”的善意初衷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落实,也才能成为公众的福音。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