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以共享理念推进农村脱贫攻坚
李茂平 赵奇钊
//www.auribault.com 2016-07-07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加快农村扶贫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贯穿全民、全面、共建、渐进共享的思想,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和推进农村贫困治理。

  共享是全民共享。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坚持共享发展,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农业连续增产,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中西部地区总体落后于东部地区,农村明显落后于城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成为扶贫开发难点。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民共享”理念,在农村贫困治理中努力破除重效率轻公平、重城市轻农村、重GDP轻民生等观念,积极以“全民共享”理念谋篇布局,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等思想,使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甩掉贫困帽子,决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共享是全面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和国家更是基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统一来推进共享发展理念在实践层面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定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这个总体目标指导下,我国农村贫困治理必须以“全面共享”为目标,在教育、交通、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支持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实施易地搬迁、开展医疗保险和救助、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等途径与方式实现脱贫目标,使农村贫困人口全面享有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发展成果。

  共享是共建共享。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只有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良好环境,以共享引领共建,以共建推动共享,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真正形成发展成果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期,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扶贫体制,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积极引入市场、社会组织、个体等各方力量,构建多方协同治理联盟,积极发挥除政府之外的其他治理主体的特长和优势,汇聚全社会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共享是渐进共享。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社会主要矛盾。共同富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普遍提高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我国已有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但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地区脱贫攻坚任务仍很艰巨。我们必须遵循“渐进共享”治理规律,立足国情,明确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不同特点和要求,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有差异的治理措施,逐步增强农村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可持续性,逐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推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