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社会

牢牢把握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20-06-04 13:57:23  来源: 经济日报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力量,也反映出这些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还要看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我们要深刻把握其内涵和规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

  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道德是有立场和方向的。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方向。道德是历史的产物,只有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一致的道德,才能构成推动历史发展的精神力量。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就要求: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道德观,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只有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引领社会文明进步,倡导共产主义道德,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向同行。二是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只有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结合。三是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只有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四是坚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道德养成过程中,唯有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国,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道德是有价值取向的。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家园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定位,也是人们在生活中调节人际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规范社会日常道德和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基本价值框架。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才能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坚持在继承传统美德中创新发展

  道德是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在继承传统美德中创新发展。我们应该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继承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适应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推动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扬光大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道德,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时代性实效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

  道德是善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提升道德认知与推动道德实践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又要以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引领道德风尚,更要提倡每个人持之以恒的道德实践。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人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要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及时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推动社会诚信、见义勇为、志愿服务、勤劳节俭、孝老爱亲、保护生态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发挥司法裁判定分止争、惩恶扬善功能,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引导人们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

  道德建设需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积极倡导与有效治理并举。只有既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又加大突出问题整治力度,才能达到树立新风正气、祛除歪风邪气的社会效应。为此,首先要坚持重在建设、立破并举。譬如,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让诚信的人得到社会褒奖,让失信的人付出代价。其次要遵循道德建设的规律。譬如,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要遵循不同年龄阶段的道德认知规律,而不同职业的公民道德建设则要创建适合职业特点的道德实践活动。再次要营造见贤思齐的氛围。精心选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专题节目、文艺作品、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让道德模范、先进人物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树立新时代鲜明的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水平的高度。

  《纲要》着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人物等重要群体和重点领域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具体要求,重点强化了法治保障、网络空间、生态文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要结合《纲要》的学习和落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执笔:韩 震 林敏洁)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要深入认识五卅运动的现实意义,以历史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

  • 发扬红色传统 汲取前进力量

    根据党史部门的普查结果,上海市革命遗址共657处,其中就包括相当数量的红色工运遗址。这些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是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 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奋进之歌

    今年是五卅运动95周年、上海总工会成立95周年。五卅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对历史的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 建立连民心平台 凝聚促发展动能

    用抓经济工作的思路抓工会工作,用工会经费撬动社会资源参与平台的可持续运转,深化与大型企业商家的合作,将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龙泉驿职工之家”。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