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之思-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社会

城市公共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之思

万 玲
2020-07-13 21:31:59  来源: 广州日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也给我们的城市公共环境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恰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所述,此次疫情暴露出了我们在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短板死角,要进行彻底排查整治。因此,如何及时转变城市公共环境治理策略,更好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共环境的需求和期待,努力打造一个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了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疫情引发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潜在风险

  自疫情以来,各大城市无不积极总结与反思疫情冲击下暴露出的城市脆弱特征和健康安全问题,并加大了环境整治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短期改善,但这种短期的运动式治理并不能解决长期以来城市公共环境存在的根本问题,甚至疫情结束后,还可能会因为人类活动的积压式爆发而使环境再度面临大规模的逆向污染,从而在后疫情时期严重加大城市环境治理的压力。而且,疫情所造成的经济增速放缓,也可能会引发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倒退。值得一提的是,其突发性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次生污染的隐患。所以,疫情无异于一面镜子,映射出了我们在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的突出问题和根源性矛盾,对城市公共环境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也将是持久的。

  疫情凸显城市公共环境治理短板

  此次疫情所暴露出的我国长期以来在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值得引起反思。从疫情的暴发及其处理来看,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严峻。人与自然的矛盾是诱发此次疫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城市人居环境治理仍有待改善。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由于局部人口密度激增以及短时大范围人口迁徙等因素所导致的人居环境问题凸显。城市如何在发展中满足“健康”方面的需求,可能会成为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内人们对城市品质的重要评价标准。

  三是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严重不足。城市公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欠账较多,再加上后期维护工作不到位,以至于严重影响了疫情危机发生后公共环境设施的使用效率。

  四是城市公共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应急治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时,职能部门很难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形成合力。基层环境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明显失衡,仍难以满足复杂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客观需求。

  五是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法治缺失。主要表现为立法供给不足和执法力度不够两个方面。比如此次疫情就恰恰反映了我们在市场监管以及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等方面的不足。

  亟需推动城市公共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疫情的根除尚需进一步发力。各级政府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仍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公共环境的治理。特别是要吸取以往相似疫情危机处理的经验教训,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一要加快推动城市公共环境治理理念的转变。实现政府治理思维从“先污染后治理”向“污染综合预防”转变、从“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单一治理”向“协同治理”转变。

  二要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环境综合治理。一方面加强对城市既有生态空间的保护,积极开展城市生态修复。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浙江、陕西和山西考察调研,一再强调了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积极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健康城市。在空间规划上要注重“三生空间”的协调布局,建立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并加快补齐城中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

  三要持续加大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投入。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财税等手段为环境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拓宽环境公共产品的供给渠道,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

  四要着力构建城市公共环境协作治理体系。通过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重构企业责任、加大环保组织的培育力度以及发动公众参与、加强舆论监督等举措,积极构建多中心的环境治理体系。

  五要强化城市公共环境治理的法治保障。坚决做到严格立法、严格执法。

  六要建立健全城市公共环境应急治理体制机制。将公共环境安全应急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有效的预防与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重大突发公共环境事件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的城市公共环境应急联防联控机制,提升各级政府科学调配和应急处置能力。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