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各电视台和制作机构围绕综艺真人秀节目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2015年,各大卫视共有上百档真人秀节目争抢黄金档。然而,在这股真人秀热持续升温的同时,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原创力不足、过度娱乐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着真人秀节目的健康发展。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综艺节目的传播平台从电视大屏延伸至手机、pad等小屏。与电视观众不同,网民群体对节目内容有着年轻化、通俗化、碎片化的观赏诉求,促使带着自由、青春、开放之风的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异军突起。凡此种种,给真人秀节目的创作思维、营销模式和播出环境带来深刻变革。“互联网+”时代扑面而来,真人秀节目应该如何发展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保持应有品质、传播正能量的同时,满足各类群体多变的需求。在近日举办的《我去上学啦》创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真人秀节目首先应该保持其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意思又有意义”。另外,真人秀节目应充分与互联网基因相融合,将跨屏互动、分享等有趣的环节引入节目之中,充分拓展节目内容。
台网互动成为发展趋势
当很多人还把思维停留在“互联网公司就是利用网络平台引流量抓受众”的阶段时,他们已经转战到了电视荧屏。最初,互联网介入电视节目主要是通过广告植入的方式来实现的。比如,与《花样姐姐》合作的蘑菇街多次在节目中被提及,《前往世界的尽头》中所体验的极限行程在阿里旅行·去啊平台同步售卖。互联网与电视的“联姻”并没有止步于表层的合作。继电视剧、电影之后,视频网站盯上了真人秀这块蛋糕,开始与电视台和制作机构展开更深层的互动合作。
在目前的媒体环境下,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被动地接受电视所传递的信息,随时随地观看、拥有多样选择、亲身参与体验是他们新的诉求点。互联网的介入,为人们提供评论吐槽的互动渠道,让制作方及时获得各种反馈意见,不断丰富节目内容和规则。利用社交软件的关系链进行宣传营销,使节目的各种话题不断扩散发酵,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视频网站的巨大空间还成为电视媒介的有效延伸,把电视“装不完”的海量内容放在互联网上展现,让观众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由爱奇艺与东方卫视合作的大型校园体验节目《我去上学啦》从今年7月16日起在爱奇艺、东方卫视双平台播出后,获得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其中,在东方卫视播出期间,该节目收视率稳居全国同时段之首,平均收视率1.02%,单期最高收视率1.15%;在爱奇艺平台中,节目视频播放量领跑全网,一周后流量破亿,成为网台联动的一个成功范例。该节目总制片人郑蔚说,网台联动能够结合两个屏幕的不同特质,覆盖更多人群。但不同的媒介主体,全新的用户需求,需要我们在很短时间内把卫视的制作思维转变为兼顾网络的创作态度,将视频网站与电视这两个平台的独特属性无缝对接,具有一定难度。
“用分享思维做节目,将成为未来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断言。他指出,在山东卫视《我是先生》里扫二维码就能听到节目中老师的其他课程,这种分享实现了跨屏互动,给电视机前求知欲浓厚的观众带来福音。同时,分享也可作为电视公益探索的一条路径,让边远地区学生免费听到名校老师的课程。分享式的互动让网络与电视结合得更加紧密,也让网络与电视的公益性日益凸显。
争夺IP不如练好内功
与电影、电视剧一样,综艺节目领域的IP(知识产权)资源争夺战从未停止过。从最早的《超级女声》到《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再到后来的《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和《奔跑吧兄弟》等,这些成功之作几乎都经历了引进国外成熟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的过程。可见,中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与引进海外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原创环境,再加上急功近利的风气盛行,电视台、网站在激烈竞争中生怕失败,不敢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成本,所以纷纷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引入海外成熟模式之路。甚至有人调侃说,现在国内的综艺节目把韩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节目版权买完了,已经开始从印度等国家购买节目版权了。然而,一味依赖版权购买并不是长久之计。这种方法虽然有一些成功实现本土化的例子,但更多的结果是不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而水土不服,最终销声匿迹。中国真人秀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练好内功,针对中国观众喜好、利用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原创生产。令人欣喜的是,近两年在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下,原创节目开始发力:《我是先生》汇聚全国最有人气的名师,展示当代师者风范;《挑战不可能》通过展现普通人“挑战自我”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传递积极乐观的理念;《走进大戏台》《成语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致力于对戏曲、成语、汉字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开掘与弘扬,让观众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互联网+”时代给原创带来了新机遇。一方面,视频网站容量更大,对广告收入的压力相对较小,为很多刚起步的原创节目提供纠偏试错的空间。另一方面,创作者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节目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以互联网精神和思维提升真人秀节目的生产力和创新力。
真人秀节目的变与不变
互联网时代,粉丝经济大行其道,深刻影响着文化产品的生产环节。尤其是真人秀节目,在“有明星才有收视”的错误认识指导下,一众明星“争抢关注博出位”,把荧屏搅得热闹非凡。一时间,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这种对明星的过度消费,不仅助长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风气,也使观众对虚幻浮华的内容产生审美疲劳。今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对此进行调控。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理念怎样更新,真人秀节目的第一要义就是“真”。所谓先“真”后“秀”,不管是明星,还是素人,真人秀节目的出演者首先应该用真实故事和真切情感打动观众。寻人类节目《等着我》之所以收视率与口碑俱佳,就是在“真”上下足了功夫。此外,真人秀还需要文化内涵的滋养和丰富内容的支撑,多挖掘能够触及人内心的东西,去思索一些精神层面的内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指出:“一味强调迎合,创造出来的是伪收视率。综艺节目应该把服务和引领结合起来,既满足人民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引导观众提升欣赏品位和审美水平。做到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面对“互联网+”时代创作生产环境的剧变,真人秀节目应该把握自己的“变”与“不变”:一方面应充分考量时代语境,及时关注人们生活中最迫切、最实际、最关心的问题,迅速做出调整变化,在电视和互联网的跨屏互动中,给观众带来充分的愉悦和满足感;另一方面保持不断提升节目艺术水准的信念不变,秉持审美品格,把握文化导向,努力展现人性的光芒,发掘更多精彩的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相信在克服过度依赖版权购买、“拼明星”等变革阶段的过渡性问题之后,真人秀节目将在互联网和电视双屏的助力下,走出喧嚣与浮躁,创作出更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中华文化精华的优秀节目。
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 | 2013-11-19 |
陈旭光:为何历史正剧不如宫斗剧吸引年轻观众 | 2013-11-19 |
创办具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教育 | 2013-11-19 |
文化大众化莫失品位 | 2013-11-19 |
节俭,生生不息的民族力量 | 2013-11-19 |
真人秀要先“真”后“秀” | 2013-11-19 |
从马戏谈人与动物的关系 | 2013-11-19 |
真人秀节目应挖掘文化内涵 | 2013-11-19 |
文化内涵缺失,综艺节目难免“未老先衰” | 2013-11-19 |
郑海鸥:用镜头守护乡土文化 | 2013-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