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冯契先生(1915年—1995年)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他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底蕴与造诣极深,创造性地建构了中西马融合的“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深刻揭示了中国哲学精神的特点,其哲学创慧反映了时代精神,其哲学成果提升了现当代中国哲学的水准。冯契先生的代表作“智慧说三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中哲史两论”(《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等,代表了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大陆哲学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与价值。笔者认为,冯契先生的学术贡献与哲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提出“广义认识论”,凸显“自由人格”,化理论为德性与方法
冯契先生针对金岳霖先生的元学与知识论之区分,提出了广义的认识论,统摄知识与智慧、现象与本体、名言之域与超名言之域。冯先生指出:“广义的认识论不应限于知识的理论,而且应该研究智慧的学说,要讨论‘元学如何可能’、‘理想人格如何培养’的问题。”广义认识论研究中不仅要求理智的了解,而且要求得到情感的满足。冯先生认为,关于元学的智慧如何可能(以及自由人格如何培养)的问题包括两方面。首先要问如何能“得”?即如何“转识成智”,实现由意见、知识到智慧的转化、飞跃。其次要问如何能“达”?即如何把“超名言之域”的智慧,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说不得的东西如何能说,如何去说。前一方面是冯先生思考的重点。在冯先生看来,金先生用划分不同领域的办法无法解决“可爱与可信”的矛盾,科学和人生的脱节,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只有在智慧学说即关于性和天道的认识及如何转识成智的问题上,达到新的理论高度、新的哲理境界,才能会通中西,解决上述有关逻辑与方法论、自由学说与价值论这两个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
冯先生广义认识论的基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他首先把金岳霖知识论“以经验之所得还治经验”,以得自所与的概念来摹写和规范所与(以所与之道还治所与之身),扩充为“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冯先生考虑到“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这句话省略了一个主词——我,主体,在进行知觉和思维活动时,我即康德的“统觉”,具有自我意识,在意识活动中逐步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本性,“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运动就表现为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互相促进的过程,也就是现实之道与心性交互作用的过程”。
冯先生指出:“在人文领域,由于目的因成为动力因,‘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就成为从现实生活中吸取理想,又促使理想化为现实,而作为主体的‘我’便要求成为自由人格。人的自由是在实现理想的活动和成果中取得的。自由是历史的产物。人类在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的过程中,发展了科学、道德、艺术等,同时也就培养了以真善美为理想和信念的人格,人们不仅按照理想来改变现实,也按照理想来塑造自己,取得越来越多的自由。自由人格就是有自由德性的人格,在实践和认识的反复过程中,理想化为信念、成为德性,就是精神成了具有自由的人格。所以人格是承担理想的主体,也是实现理想的结果。”
文化哲学研究的中国资源(话题) | 2009-03-17 |
杨献珍:不应被忘却的哲人 | 2009-03-17 |
杨献珍:不应被忘却的哲人 | 2009-03-17 |
杨献珍:不应被忘却的哲人 | 2009-03-17 |
方立天:我的治学之路 | 2009-03-17 |
心灵哲学:哲学的“后起之秀” | 2009-03-17 |
冯友兰:中国哲学定会大放光彩 | 2009-03-17 |
杨献珍:不应被忘却的哲人 | 2009-03-17 |
知行结合究天人 | 2009-03-17 |
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2009-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