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大风起兮》是一部为新时代的拓荒者树碑立传的纪实作品。我认为,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应有三个层次:经验的层次、思想的层次和诗化的层次。应该说《大风起兮》在这三个方面均有可圈可点之处。
先说经验的层次。鲁迅先生在谈到小说创作时说,为了使人物更加典型,可以杂取种种,合成创造出一个人来。纪实文学则不行,不能把张三的事嫁接到李四身上,那样就违反了其真实性原则。这就要求依据生活经验,选取最适合其表现的题材。故事是小说的基本层面。而纪实文学则不定非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它的描摹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件事、一个群体、一个问题,亦或是一种观念。但无论如何,他选取的题材应该是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如何选取,则有赖于作者对生活的体悟与认识。
《大风起兮》反映了遵义新蒲新城崛起的过程,它虽在全省乃至全国是很局部的一个点,但它的铺排和展开,跌宕起伏都折射出了强烈的时代精神。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和事件,把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高度浓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有人说,《大风起兮》集中体现新蒲新区开拓者与建设者攻坚克难的历程,真正有一种遵义精神的提炼与总结。我深以为是。
什么是遵义精神?遵义是红军命运发生根本转折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遵义又长期受巴蜀文化的浸润,其厚重的历史积淀也无法取代。两者融合,就形成了攻坚克难、探索求真、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遵义精神。这种精神像一条红线贯穿在我们党几十年的奋斗历程中,并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特征之一。《大风起兮》聚焦新蒲新城的崛起过程,选取这样一个重大的事件作为这本书的表现题材,是文学社会功能的一次完美体现。引言《追梦者之歌》把新蒲与深圳相提并论,并且断言:新蒲新区将和30年前的深圳特区一样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大发展、大提速、树立起标杆和示范。我以为,随着新蒲速度和遵义精神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它最终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共识。《大风起兮》中所描绘的一系列拓荒牛形象,所传递的一系列崭新的观念与管理机制,所坚守和彰显的使命感与价值观,使我们充满了认同的理由。
对于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来说,仅有经验的层次还不够。米开朗基罗说,杰出的艺术家怀有任何心思,都有本事通过一块大理石表现无疑。对一部纪实文学来说,选取一块什么样的大理石是重要的,而通过这块大理石要表达和传递什么样的思想与文化信息则更为重要,它检验的是艺术家的心灵、思想和艺术造诣。与小说创作不同,在小说写作中,作家要躲在人物和事件的后面,通过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来完成作品的主题,而在纪实文学的写作中,作家则可以直抒胸臆、传递信息,这是报告文学的特质所决定的。可以看出,《大风起兮》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具有丰富的文化与思想含量。
《大风起兮》分成六个板块,是一部多人合集,但从始至终彰显着一种历久而弥新的新蒲精神或曰遵义精神。什么是遵义精神,除了攻坚克难、探索求真、百折不挠、勇于献身16个字外?当下物欲横流、信仰缺失,《大风起兮》通过新蒲新区的崛起和发展,为遵义精神做了最生动最有力的诠释。比如,“续篇”中王晓光书记的锐意进取,“谁持彩练当空舞”中张继勇的勇于担当,“剑胆琴心”中钱世荣的殚精竭虑,“更快更高的激情追求”中谭维礼的百折不挠,“春雨·剑”中鲁成军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等等,都向我们提供了满满的正能量,引发了我们对理想与信念的真切思考。他们的情怀与艰辛历程,让我们感受到,在当下依然有一批胸中有梦想,脚下有行动的人民公仆在无私奉献着,努力拼搏着,用他们的汗水与心血护卫着心中的道德良知和职业操守。在今天,《大风起兮》为我们提供的思想含量是相当密集和珍贵的。
一部优秀的纪实文学的最高层次是诗化的层次。纪实与文学,孰轻孰重?我们认为两者是天平两端分量相同的两只砝码,天平向任何一方倾斜,都会使纪实文学的特有定义受到损害。那么,使它们和谐地统一到一起的是什么呢?是一种诗化的意境。诗化的意境难以言说,如果一定要用几句话来表述的话,它是指作家通过独特的语感与节奏,为作品营造的一种氛围;通过特有的叙述方式与视角为作品创造的一种风格,一种品质;通过真实的笔触与深邃的思想为作品笼罩上的一种精神、一种魅力。这是最高的一个层次,非功力深厚、见解独到、富有很强的责任感与敬业态度的作家难以为之。大家都读过贾平凹的纪实散文。纪实散文和纪实文学是孪生姐妹,纪实文学就是脱胎于纪实散文。读贾平凹的纪实散文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和一个陕北老农相对而坐,他随便和你扯着闲话还时不时将烟袋锅在鞋底上磕一磕,但是就在他看似散淡、随意的叙述中,却有一股浓浓的韵味让我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灵上的震撼,这才是一种写作上的大手笔和大境界。在《大风起兮》中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努力,比如赵建平的续篇,文字非常简约,非常平易,就像在跟你闲聊,却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将这部作品的主旨揭示出来——前任市委书记双规被查,新任市委书记王晓光如何临危受命,励精图治,带领遵义市干部和群众上演了一出平地起新城的壮丽活剧。他的写法完全突破了纪实文学的叙述方式,既有小说的笔法,也有散文的韵味。类似的篇章还有“建设者的咏叹调”“在那白鹤栖息的地方”,等等。
其实,纪实文学的写作完全可以借鉴其他文学体裁的手法,诗歌的比兴、小说的刻画、散文的抒情等,只要不违背其真实性。我们知道,绝句、律诗有很多限制,但看杜甫的“新乐府”,挥洒自如、收放有度,完全不受任何形式上的羁绊。事实上,优秀的纪实文学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肯定会有所创新和突破,《大风起兮》在这方面也有可喜的探索与收获。
抓住创新的机遇,永葆军队生机活力 | 2010-01-15 |
抓住创新的机遇,永葆军队生机活力 | 2010-01-15 |
抓住创新的机遇,永葆军队生机活力 | 2010-01-15 |
抓住创新的机遇,永葆军队生机活力 | 2010-01-15 |
抓住创新的机遇,永葆军队生机活力 | 2010-01-15 |
抓住创新的机遇,永葆军队生机活力 | 2010-01-15 |
中国“猛士”超美国“悍马” | 2010-01-15 |
“乡愁”其实也是“城愁” | 2010-01-15 |
惟民魂是最可宝贵的 | 2010-01-15 |
惟民魂是最可宝贵的 | 2010-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