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们将建成的全面小康,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全面小康;我们所打造的美好安徽,不仅是转型崛起的经济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而且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型文化强省。扬帆“十三五”,开启新征程,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文化影响力、竞争力和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十强乃至更高位次为标杆,继续大力推进文化“八个强”建设,努力创造“文化皖军”新辉煌。
做好文化引领文章,增强核心价值感召力。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精神支柱,打造创新型文化强省的重要着力点,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用先进文化浇灌文明之花、培育良好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必须在贯穿结合融入上多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突出“立”的功能,抓好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源”的传承,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滋养;重视“人”的工作,放大“好人安徽”品牌效应,推动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下足“化”的功夫,统筹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做好文化惠民文章,增强文化服务保障力。让全体人民 “一个都不能少”地享有均衡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标尺之一。当前,我省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尤其是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群众渴望公共文化服务。要着眼育人化人、突出农村基层,在补齐短板和提高改进两方面同时发力,既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又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进一步把公共文化服务的蛋糕做大做优做强,使文化小康与脱贫攻坚进程相一致,与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相适应。
做好转型升级文章,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在“调转促”行动计划中,文化产业重任在肩,大有可为。要紧紧扭住“调转促”这个主抓手,进一步做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努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性产业。要积极推进省“大新专”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省属文化企业集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要围绕“文化+”“互联网+”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制造设计等深度融合,打造创新型文化产业集聚区。要加快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扩大和引导大众性文化消费。
做好精品打造文章,增强文艺作品影响力。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精品力作。要依托我省丰厚文化底蕴、放眼全国资源优势,继续实施省“四个十”和市“四个一”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形成“策划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引导和推动文艺工作者到基层和群众中进行“采、创、种、送”,提升作品的思想深度和生活温度。要把提高原创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实施安徽文学原创工程,推出更多具有原创价值、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艺作品,不断繁荣安徽文艺百花园。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 | 2011-04-25 |
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四个转... | 2011-04-25 |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专题调研:“三好”获双赢 | 2011-04-25 |
科学发展观引领陕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2011-04-25 |
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成都... | 2011-04-25 |
全力打造“湘江东岸的璀璨明珠” | 2011-04-25 |
从地域精神看不同地区的价值追求 | 2011-04-25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2011-04-25 |
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及风险管控探析 | 2011-04-25 |
治理“为官不为”需厘清权力责任 | 2011-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