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论文学发展的新空间
方习文
//www.auribault.com 2016-04-01 来源:安徽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这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文学的生存与生产呈现丰富的方式与状态。文学的发展从来就是在“常”与“变”中不断前行的,没有所谓固定不变的因袭规律。“一代自有一代之文学”才是文学史发展的写照。所以,既坚守自身精神与立场,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探索文学发展的新空间,也是文学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

  文学除了在传统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之外,还有一个与其他新兴文化产业合作共赢的问题。关于文学未来发展空间的思考就是从这一基本思路出发的。

  跨界写作:文学写作的新转型

  其实跨界写作与文学转型并不是什么文学新现象。在发展过程中,就一直受制于社会文化风尚、书写工具与方式、传播技术与手段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影响使文学不断推出新的文体形式与话语风格,所以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文学写作方式。诗歌从四言、五言、七言,从格律到自由体,由诗至词至曲,这些体式变化不是简单形式的革新,而是与当时文学生产的体制机制、传播方式与文化消费有关。

  当下的跨界写作主要呈现出两种方式。一种是“文体跨界”。作家成为文体多面手。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现代作家不同于古代作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与其说是作家才华的体现,不如说是现代的文学生产需要对作家才华的塑造。当下的跨界写作,还体现在同一种文本中将多种文体杂糅的趋势。韩少功将小说与词书熔于一炉,创作《马桥词典》;刘震云将小说与戏剧融为一体,写出《一腔废话》;李洱将神话传说、历史考据、美术作品缀合一处,遂有《遗忘》……更有毕淑敏试手科幻题材,谱成《花冠病毒》;张炜试航儿童文学之域,推出《半岛哈里哈气》……在“文体转换”或谓“跨界转型”的背后,文化市场的迎合与文化消费的判断,包括制造卖点的炒作等意图与策略十分明显。

  文学跨界在当下有进一步向新兴文化产业融合与参与的趋势。《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在这些产业中,都预留了文学施展的空间与价值地位。这除了需要文学事业向文学产业化实施迁移,还需要通过跨界写作来进行生产转型,其中影视制作、演艺等产业,与文学跨界写作的亲和度与合作性最强。它们需要大量而优秀的文学编剧与文学策划,以此将传统与现代的各种文艺形式实施传承与传播,在实现自身文化价值的同时,取得可观的经济价值与良性的产业发展。

  文学以独立的自我行为、个人书写向各种文化产业迁移与合作,文学跨界与作家跨界写作,是文化产业化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生存:文学发展的新空间

  无论是以 “数字化时代”“传媒时代”还是“网络时代”来命名当下的社会生活,这些带有技术性色彩的词汇,都意味着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现代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它对文学的冲击,在今天不再是讨论所谓传统文学是生还是死的问题,甚至不必讨论以文字语言符号为载体的文学如何借助各种媒介与传播环境完成自身价值的问题,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文学自身进一步产业化并探索自身发展模式的问题。

  单就十几年网络文学的发展而言,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文学发展不可遏制的新的增长点,尽管网络文学还存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但是,在海量的网络文学基数上,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值,赢得读者的广泛欢迎,同时产业经营成功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写手借助商业化运作,在取得巨大知名度和商业利益的同时,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作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也改变了在传统机制体制下的文学生产方式,拓展了文学发展的新空间。

  在市场运作的过程中,融合的趋势十分明显。一方面,网络文学的产业链由网络收费阅读延伸到实体出版、影视改编、网络游戏改编以及衍生产品的制造。在网上蹿红同时在出版业获得成功的例子可谓前赴后继。另一方面,实体出版同样向数字出版转型,有的介入网络文学,有的自办文学网站,很多网上作品出现火爆势头的时候,就被出版商签约出版。对于作者来说,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自身价值与知名度;对于读者来说,获得了更多的阅读渠道与享用消费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文学生产不能不受到利益诉求、市场运作、炒作宣传等非文学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的负面性同样十分明显,如网络文学的快捷化、速度化使创作在追求规模与速度的时候,可能忽视质量与品质的锤炼;网络写作在追求点击率的时候,有娱乐化、肤浅化、炒作化等创作动因与设计,导致精品意识与先进性价值观引导的缺失;文学创作受到资本市场的垄断与控制,模式化与类型化写作盛行,文学的自由写作与多元化追求在不平衡的市场结构中处于弱势发展地位。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文化市场固有的属性,而是产业化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磨砺过程。

  产业创意:文学开发的新思路

  传统文学的产品形式是以语言文字为书写符号、以纸质传媒为载体的。但是文学的产业创意,对文学自我转型与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要求,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文学如何“物态化”的问题,即在纸质媒体之外,进一步以“物态化”产品形式出现而进入消费领域。

  书籍作为消费品在今天自然有很多变化,即如今天的阅读趋向“视图化”。 “文字语言”在“视图”面前渐显暗淡,这引发人们的一些忧虑。其实对“视图”的习惯接受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在漫长的书籍出版史中,图文并茂一直就是出版商常用的策划手段,只不过今天的 “视图”消费构成了更加综合丰富的形态,这也是现代科技变革与当下审美习惯与审美方式的变化所造成的。所以值得讨论的问题不是“文学物态化”的性质与属性问题,而是文学还有没有其他“物态化”的可能与途径。

  文学资源的图形化是文学“物态化”的重要途径。这一途径,让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平面的、综合的、行为的各种艺术门类交流融合、合作互动。如绘画、摄影、广告、电影、电视、舞台表演等。这些艺术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都是围绕“视觉”中心来进行信息传达与审美传播的,构成了当下精神文化消费积极活跃的产业门类与产业集群。在文学与其他艺术交融、与文化产业合作中,文学依然是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这从影视编剧与影视改编,舞台编剧与各种形式的文学“演绎”,乃至动漫故事、游戏人物与“故事情节”设计中都可以看到文学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价值。

  以文学创意参与产业合作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从文化产业实践到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在观念上的重要启示是,“创造”“创新”“创意”等成为一个文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也成为文化产品是否有价值的重要标准。文学的创意包括文学写作的创意,文学写作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将成为新的写作方式。

  产业创意也带来作家或者文学创作者培养教育的问题。如在高等教育中开设“创意写作”专业,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在正规教育之外,开设各种形式的工作室,以此培养后备人才。民间也有各种类型的文学写作培训机构出现。它们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无不存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影响,而反过来看,谁能说这本身不是文化产业的一种呢?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