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共太原历史述要
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
//www.auribault.com 2016-06-30 来源:太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太原是北方地区较早建立党团组织的城市,是山西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方。太原地方党组织一成立,即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领导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讲中国革命的历史不能不讲山西,讲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历史首先要讲太原。太原地方党组织成立以来的历史,是山西党史和中共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原2500多年历史中最为厚重的部分,是引领城市走向辉煌未来的红色路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简要梳理太原地方党组织90多年的历程,对于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更好地推进事业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砥砺,积淀形成太原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

  1919年5月,北京大学等大中专学生率先发起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太原后,11所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集会文瀛湖畔,成立太原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抗议北洋政府的投降外交,要求惩办卖国贼,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太原的传播。在高君宇的帮助下,王振翼创办《平民周刊》,以“为人民奋斗”为宗旨“代人民呼号”,率先在太原和山西开始了新思想、新文化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特别是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恢复《平民周刊》、开办晋华书社、创办平民小学,把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进学校、进工厂,为太原党组织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后,受李大钊委托,高君宇多次往返北京与太原之间,开展建党建团工作。1921年5月1日,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1924年5月,担任中共北京区委执行委员的高君宇又回到太原,介绍一批团员由团转党,成立了太原也是山西的第一个党小组。1924年秋,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在太原党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共太原支部。太原党团组织的成立,不仅使太原人民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的坐标,而且点燃了三晋革命的星星之火,揭开了山西历史的新篇章。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阎锡山在山西进行清党,大批共产党员被捕或惨遭杀害,太原和山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太原和山西党组织多次组建又多次遭破坏。在严酷的斗争形势下,党员中有脱党者,有背叛者,但更多的共产党人为了主义和信仰血洒刑场。王瀛、汪铭、刘天章、任国桢、阴凯卿、冀云程等一批党的领导人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1936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红一方面军以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实行东征。东征期间,以红15军团为主组成的左路军,先后进抵清源高白、古交、阳曲、西铭、娄烦等地,在打击牵制阎军力量的同时,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红军回师陕北后,毛泽东数次致函阎锡山磋商共赴国难、团结抗战之大业,刘少奇主持领导的中共北方局也通过各种关系、利用多种渠道争取阎锡山。在日军侵略绥远的步步紧逼下,阎最终同意守土抗战、联共抗日。薄一波、杨献珍、董天知、韩钧、周仲英在太原组成中共山西公开工委,接办牺盟会,利用这一合法形式,创办《牺牲救国》,发展大量青年知识分子和群众入会,抗日救亡运动在太原活跃起来,抗战文化广泛传播,成为继五四运动后的又一高峰,为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很快沦陷。7月刘少奇率中共北方局抵达太原,8月彭雪枫任主任的八路军太原办事处公开办公,9月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和八路军领导人彭德怀、林彪、聂荣臻、徐向前、萧克等来到太原。在党的倡议下,经阎同意,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先后成立,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面对日军的侵略,国共双方密切配合,发起了旨在保卫山西、保卫太原的太原会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乱了侵略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创造了共赴国难、团结抗战的典范。

  太原失守后,华北地区的正面战场作战基本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八路军各师主力开辟了晋察冀、晋西北(晋绥)、晋冀豫等抗日根据地,分别以同蒲铁路、汾离公路、正太铁路等为界环布太原南北东西。尤其是今古交、阳曲、娄烦、清徐所在的晋绥八分区根据地,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华北、华中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通道,对支持华北乃至全国敌后抗战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反“扫荡”、“挤敌人”的同时,建立秘密交通线,为保证党中央和根据地的联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中,张友清、谢翰文、刘森堂、谭公强、田恒、左清臣、邵文斗、周洪涛、王斌(冰)等共产党人在内的一批民族英雄战死疆场,牺牲在太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1948年10月5日,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亲自部署下,徐向前指挥华北军区第1兵团发起太原解放战役,至11月13日先后攻占小窑头、山头、淖马、牛驼寨,为最后攻克太原创造了条件。1949年3月,华北三大兵团会师太原,百余名开国将帅齐聚前线,在阎锡山集团拒绝和平解决后,4月24日前线部队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攻克太原。历时202天的太原解放战役,是华北最后一战,是山西走向新生的一个历史转折,也是华北全境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力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步入快速发展时代,为新中国初期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积累了鲜活丰富的经验

  新生的太原,满目疮痍,到处都是战争的创伤。为了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从1949年5月22日到1953年12月,先后举行四届各界代表会,对宣传和贯彻党的政策、启发调动各界群众投身建设城市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在广泛听取各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实行民主改革,使之成为国营经济的主体;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保护与扶植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根据“消灭封建、发展生产、建设城市”的方针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不动浮财,分化地富”的原则,在郊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太原的建设和发展,始终受到华北局乃至中央领导的关注和重视。1949年8月19日,毛泽东在看到华北局转报的太原市委召开各界代表会经验的电报后,随即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致各中央局、分局的电报,充分肯定了太原市的经验,指出:“太原解放至今不到三个月,开了五次各界代表会议,成绩极好。”1950年9月18日,刘少奇在看到华北局转发太原组织私营企业联营经验的电报后,起草了《中央转发太原组织私营企业联营的通知》,肯定“这种联营与公与私均有好处,应加提倡”,要求各中央局、分局及各市委注意参考。1952年10月,华北局和中共中央接到太原市委《关于提高工厂产品质量问题的报告》后,先后作出批示肯定太原的做法,中央在批示中强调,“凡正在钻研改进工厂产品质量、提高产量、减低成本的各厂矿,均可仿照太原市委的办法进行一次质量检查运动”。

  1953年,中共中央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太原被确定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工业城市,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三大化工区之一,仅苏联帮助中国兴建的156个项目中,选址太原建设的就有11项,在国内各城市中位列第三。在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全市以11项重点工程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市经济文化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和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自觉从整体出发,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大胆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设奇迹。到1957年,全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厂矿企业达103个,初步形成了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煤炭、建材、轻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成为推动城市经济整体发展的主要力量,为国家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期间,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太原解放后,解放军隆重举行入城仪式,受到省城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导人先后到太原视察,充分肯定太原取得的成就。毛泽东在看到市委作出的《关于开展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决议》后,当即批语周总理:“可用中央名义转发各省、市、区党委及全国所有中等城市党委,加以研究,参照办理。”196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转发太原市委的决议,要求所有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市委像太原市委那样,作出规划,并且付诸实施。

  1957年以后,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党的指导思想向“左”的方向偏转,出现了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使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受到挫折。之后由于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实际,又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伴随“钢铁元帅”不断升帐,全市性的积累与消费、工业与农业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市场供应全面奇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发生了严重的困难。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年10月,市委书记处从自身做起,规定党员领导干部的特需供应商品一律减半,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安排好城乡人民生活的决定》,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以抓生活促抓生产。到1961年底基本控制住了浮肿病。196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文革”期间,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机构长期处于瘫痪或不正常状态,民主法制遭到极大削弱,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持续动荡之中。在极端困难情况下,绝大多数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各阶层群众,坚持工作和生产,工业交通、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城市建设仍然取得一定进展。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全市积极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并着手在各条战线上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努力消除“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逐步走上正轨,工业、交通运输业得到恢复,社队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着眼国家发展大局,服务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为全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障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补课的深入,市委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抓紧落实各项政策,为实现全市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创造了先决条件。拨乱反正推动改革前行,到1983年底,全市99.6%的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催生出改革后的第一批专业户和重点户,引发出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1984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太原市城市体制综合改革方案》,对包括计划体制、文化体制等在内的10个方面体制改革的内容作出了安排。1988年,山西省继续确定太原为综合改革试点城市,10月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太原市综合改革试点方案(1989-1991)》,又将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纳入综合改革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两次综合改革《方案》中一些重要条款未能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也基本处于经营权改革的浅层次上。尽管如此,太原已经迈出了市场取向改革的第一步。

  上世纪80年代,山西被确定为全国的能源基地。1983年5月19日,国务院对《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 (1981—2000)》 作出批复,要求依托现有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的基础,“在山西能源基地的开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据此,市委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太原建设成为一个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社会化的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六五”“七五”时期,古交矿区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是全国在建的最大的焦煤基地。凭借古交工矿区的新建煤矿,西山矿务局跻身全国千万吨大局行列,1990年原煤产量名列全国第7位,1995年原煤产量进入全国第4位、精煤产量跃居全国第1位。在“有水快流”方针的指导下,催生乡镇煤矿为主的地方煤矿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工业的发展,使太原不仅成为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支点,而且对沿海和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为解决燃煤型的重型工业结构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1984编写第一个环境问题白皮书开始,太原先后形成了治理老污染典型的“李双良精神”和防治新污染典型的“古交精神”,并借助启动联合国规划署“清洁生产示范市”项目推进清洁生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环境污染的压力。

  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8月,太原被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从此,全市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95年12月,太原陆运口岸及其配套的太原口岸集装箱中转中心建设完成,打通了太原走向世界的所有通道。至年底,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93亿美元,首次突破亿美元大关。1994年,太原被确定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活力”试点城市,全市确定16个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6年8月和11月,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全市搞好国有企业动员大会和国有企业工作会议,山西纺织印染厂成为当年全国最大的一起国企破产案。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改制攻坚也提上议事日程。至1998年底,全市已有91.1%的企业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制。六味斋、双合成等一批企业通过改制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一时期,太原争取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5亿元,打通了迎泽西大街,完成了迎泽大桥改造和滨河东西路“一桥两路”工程的建设,完成了汾河蓄水美化工程首期工程,形成了当时引以为豪的“西大街干劲”和“一桥两路速度”。

  进入新世纪,战胜非典疫情、金融危机、“立体性困扰”各种风险,在转型发展中各项事业迈出新步伐

  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太原率先发展战略决策。面对新世纪太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市委强调,省会城市不能以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心城市自居,必须给予重新定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2003年,以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为契机,架起与世界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引进富士康,实现了山西世界500强企业直接大规模投资零的突破;启动不锈钢生态工业园,不锈钢深加工迈出重要一步。“北有不锈钢、南有富士康”的产业发展格局雏形显现。还是在2003年,非典疫情突袭太原,龙城成为全国的重灾区。市委、市政府紧急动员,打响了一场群防群控抗击非典的人民战争。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到6月下旬,抗击非典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非典疫情的蔓延,暴露出我们在社会体制和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为此,全市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生态等方面的投入,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山西成为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资源型特征比较突出的省城太原,经济增长进入快速下行空间。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现代宜居城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实施绿色转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经过数年的努力,一批落后产能得以淘汰搬迁,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实现历史性突破,长风商务区全面完工,中环路全线通车,省会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得到增强。2010年2月,国家住房和建设部命名太原为国家园林城市。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太原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必须廉洁,廉洁促进发展。腐败不仅严重破坏经济发展,而且直接败坏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进入新世纪,太原先后有三任市委书记、连续三任公安局长出问题。2014年9月,中央对省委作出改组性重大调整。之后,中央和省委对市委领导作出调整。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新一届市委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五句话”总要求,围绕实现“六个表率”目标,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五个一批”、省城环境质量改善、开发区拓展、“五城联创”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六大发展”,不断开创“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三个形象、促进富民强市”的新局面。特别是2015年3月以来,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把加快城中村改造作为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打响了城中村改造这场硬仗。全市各部门和各级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奋力真抓实干,形成了“积极作为、攻坚克难、依法办事、为民谋利”的城中村改造精神。

  事在人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执笔:杨云龙)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