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以创新为源泉 守护精神家园
——写在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闭幕之际
本报评论员
//www.auribault.com 2016-07-04 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满载硕果和赞誉,饱含激情与不舍,历时9天的第十三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落下帷幕。

  精品荟萃,好戏连台。本届草原文化节是对多姿、精彩的草原文化又一次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集中展示。坚持节俭办节、力戒铺张浪费,彰显艺术性、回归文化本位,立足群众性、共享文化盛宴,草原文化节的办节理念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各项活动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内蒙古是草原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承载地,草原文化适应这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而生成、壮大,蕴藏着这片土地的灵魂。这些年来,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致力于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深入研究、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及其蕴含的“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核心理念,已经成为我区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深深熔铸于内蒙古各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并成为孕育地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软实力。

  自2004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深入挖掘草原文化,持续组织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加大推介宣传力度,筛选优秀文艺精品,通过持续开展13届的草原文化节这个平台进行展演展示,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和推动作用。

  每一届草原文化节,都是草原文艺精品的一次大展示、大检阅。13年来,草原文化节先后推出原创剧目200余部,展演小戏小品100余部,大部分基层乌兰牧骑都在文化节的舞台上亮相、焕发勃勃生机,许多优秀民族文化遗产重回人们视野、大放异彩。可以说,草原文化节就是不断深化草原文化理论自觉、推出草原文化精品、展现草原文化新风貌的平台,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弘扬草原文化、实现草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

  “为有源头活水来”,民族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悉心培育一片艺术的苗圃,草原文化节正是这样的一个艺术大苗圃。依托草原文化节推出的精品剧节目,先后举办了一系列文化“走出去”活动,一批中青年表演艺术人才脱颖而出,让艺术之泉生生不息。

  让文化融入民众生活细流,这是草原文化节的魅力所在,是草原文化节十多年不断成长、影响力不断扩展的重要原因。各类演出采取窗口低价售票和赠送相结合的方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一大批民族电影和优秀剧目下基层展映巡演,让全区人民在文化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草原文化既是在历史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又是在现实中仍然富有生命力的活态文化。在新时期,如何促进草原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如何实现草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如何以草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把问题作为创新的起点,借助文化节汇聚的丰硕成果,持续增强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就能为打造文化繁荣的亮丽风景线、守护共有精神家园,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