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增强文化自信须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李楠 潘学良
//www.auribault.com 2016-08-29 来源:长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和反映了社会各方面思想观念的最大公约数,根源于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源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坚守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挥其整合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就是要在全社会凝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信仰和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并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个“更”字凸显了“文化自信”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殊重要性。

  自信是一种相信自己的心态,是人们积极工作、乐观生活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力量。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文化自信是民众对自身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认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因此,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文化支撑,是民众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当前,我们正在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既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又是一项艰巨繁重的系统工程,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并非易事,可以说任重而道远,文化自信越发重要,更为根本。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

  价值观是文化之根本,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居于统摄地位,决定和制约着该文化系统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封建文化以特权、等级为核心价值,资本主义文化推崇个人主义、权利和自由优先,社会主义主张共同富裕、公平正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实质是潜藏在文化深处的价值观的对峙、交锋。从这个意义来说,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守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坚定价值观自信。价值观自信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中无疑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价值观自信坚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就能在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世界文化舞台中保持足够的定力和正确的前进方向;反之,价值观自信缺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建设必然迷失方向,引起思想混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趋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文化的多元化一定程度反映了文化的繁荣,有助于推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但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和规约,就会导致文化的相对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构成挑战,不利于文化凝聚力、向心力的形成和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四十年来,“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在改革开放下乘虚而入,极力贬低或否定中华民族自身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诋毁马克思主义,抨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鼓吹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极大地冲击了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信心,致使一些人思想混乱、价值迷茫。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能够整合和引领社会思潮,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和反映了社会各方面思想观念的最大公约数,根源于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源于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由此可见,坚守文化自信必须始终把增强价值观自信放在首要位置。抓住了价值观建设,就抓住了文化建设的关键,扭住了文化自信的牛鼻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坚守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挥其整合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就是要在全社会凝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信仰和坚定信念。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必须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所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历代中国人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优势,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凭着对民族文化无比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长期独领风骚、雄踞东方,引领世界文明的发展。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因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和屈辱而受到质疑、批判乃至否定,一部分人的民族文化自卑感油然而生,转而崇尚西洋文化,唯西方马首是瞻,“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等崇洋媚外的行径甚嚣尘上。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没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会缺少深厚的内涵;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会失去其独特的魅力。可见,坚持文化自信,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必须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核心,即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还必须努力提高文化自觉、凝聚文化认同、提振文化信心,推动文化不断创新发展,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文化自信源自于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提高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本身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以主流的价值取向引导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引领和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统一道德规范。这既是核心价值观建设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文化自觉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文化自信日益凸显的过程。

  在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中凝聚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而价值观明确而简洁,易于传播,因此,价值观是沟通文化与民众的重要桥梁。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必须借助价值观培育。价值观培育,一是要进一步开展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工作。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合理成分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凝练成核心价值观,使之更具有代表性。二是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弘扬。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提高群众的文化认知认同。要向民众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社会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中逐步创造出来的,是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三是要促进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践行。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促使广大群众在身体力行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守者与积极践行者,从而坚守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

  在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中提振文化信心。自信是在两个或者多个事物之间的比较中产生,文化自信必然要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形成。闭门造车、固守己见从来只会带来文化的自大和自我满足,造成文化发展的落后,最终形成文化自卑和自我否定。因此必须积极实施文化和价值观“走出去”战略。同时,当今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意识、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激烈。西方国家加紧文化输出,对他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进攻,企图瓦解他国的文化自信,进而达到思想意识的控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积淀的优秀成果,是我们抵挡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进攻、坚守我们的文化自信的有力武器。在这样的形势下,非常有必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和对外交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交流和碰撞,可以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性,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能够有力反击西方国家所谓普世价值的渗透,防止其对我们文化自信的侵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巨大包容性和强大生命力,树立中国形象,提振国人的文化信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类文化产品之中,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在与西方主流价值的交流、交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提高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推动文化创新。文化自信不在于文化的固守,而在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只有文化实现不断创新和发展,文化自信才有源源动力和坚实基础。要以核心价值观培育引领文化创新和发展,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习近平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为我们培育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因此,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结合起来,推进文化建设,创造出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需要的社会主义文化。其次,核心价值观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滋养。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重新焕发光辉。再次,还应从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借鉴有益养分。要善于从世界文化宝库中挖掘和借鉴反映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文化成果,丰富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格局,增强文化的包容性、生命力,加强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作者分别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