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扎实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
王燕文
//www.auribault.com 2015-11-13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四大平台”,是新形势下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要牢固树立“四种思维”,以高站位、宽思路、实举措主动谋局布势,充分发挥平台支撑保障作用,托举思想理论建设的高地。

  以战略思维深刻认识“四大平台”建设价值

  理论工作更好地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适应新的伟大实践新要求,必须把“四大平台”作为理论工作的基础工程摆上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推动平台建设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

  推进“四大平台”建设,是坚持不懈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需要。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引导干部群众坚定“三个自信”,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进“四大平台”建设,就是以“平台”集束之力,激发理论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的强大动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具体体现到各领域工作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推进“四大平台”建设,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当前,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许多新的实践课题迫切需要从理论上作出深刻回答。深入推进“四大平台”建设,就是以理论创新带动观念更新,以理论探索把握发展规律,以理论进步引领实践进步,以理论之思解实践之问,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续写得更加精彩。

  推进“四大平台”建设,是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领导权话语权的需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经历深刻变化,前进中的问题和转型中的困惑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一些错误思想观念也寻机扩大自身影响,意图争夺意识形态的解释权、话语权、主导权。深入推进“四大平台”建设,就是要通过理论工作的组织创新、载体创新、形式创新,通过有针对性的理论辨析和引导,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的责任田。

  以精准思维聚焦“三个重大”主攻方向

  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是中央对理论工作提出的要求。推进“四大平台”建设,必须紧紧围绕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重大实践经验总结,找准“题眼”、明确方向,做到精准定位、精准发力、精准落地。

  着力深化重大理论问题研究。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体现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高度,彰显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看家本领,集中力量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用中国理论、中国价值、中国话语占领思想理论阵地。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研究和引导,深入批驳西方“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在重大理论问题上不失语,在关键理论范畴上不模糊,帮助人们澄清认识误区、提高鉴别力和思想定力。

  着力深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理论的生命力在于观照现实、解答问题。“四大平台”作用发挥得怎么样,重要的是看能否有效地回答现实问题。要紧密结合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点问题,强化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的方位感、时代感,让广大干部群众有更多的思想获得感。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和战略谋划,比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建设、经济发展新常态等重大主题,进一步整合力量,组织好专题研究、交叉研究、系列研究,持续推出一批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大局、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近年来,江苏依托省中特中心,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编撰14卷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5卷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丛书、5卷本“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研究丛书、7卷本领导干部思维方法研究丛书等,均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着力深化重大实践经验总结。中国的实践中国人最有发言权,中国问题的研究理应由中国人来主导,平台建设理应有这样的学术担当。要倍加珍惜、倍加重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鲜活经验,及时总结提炼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改革发展的新进展新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立足区域实际,瞄准学术前沿,精心谋划一系列有创新锐气、实践底气的研究课题,诠释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切实担负起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光荣责任。

  以互联网思维应对理论传播新挑战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理论工作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传播对理论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理论表现形式的转换,不是将理论简单化、碎片化甚至娱乐化,而是要以更深厚的理论研究、更丰沛的理论成果作为支撑。网上理论工作要始终着眼提升人的思想素养、精神境界,不能应了景,丢了本。“四大平台”建设要融入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以“融媒体”释放“融效应”,抢占网上思想舆论工作制高点。

  打造网络理论宣传“强矩阵”。把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纳入“四大平台”一体建设,为的是做大做强党报党刊党网的理论宣传,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形成理论引领的合力。要统领各路社科力量,汇聚高端思想资源,全力打造一批起点高、影响大的网上理论平台,让主流思想舆论阵地的“红色地带”越来越宽广。要加强和改进党报党刊的理论版、党台党网理论栏目理论频道,保证质量、保持频率,加大原创、加大首发,实现对优秀理论成果的多形式深加工和多样态再传播。要加强统筹协调,调整编辑力量、调配优质资源,建立主流媒体理论宣传一体化机制,统筹安排优秀理论成果全媒体推送,进一步扩大重点理论成果的覆盖面、影响力。

  打开话语融通转化“旋转门”。网上理论宣传的魅力,不仅在于内容的深度,还在于话语的温度。要借力网络话语体系的开放性,善用网言网语,开启话语转化的“旋转门”,推动理论从抽象到具体、从深奥到通俗,让“闻者众、听者信”。培养造就一批既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懂互联网传播规律的“复合型”理论人才,努力把理论专业术语转化为网民乐于接受的“大白话”“家常话”,做到深入浅出、入脑入心。要抓住时代锐词、热词、焦点话题,及时提供“理论快递”,抢占理论传播“最先一公里”。

  打赢网上理论斗争“阵地战”。现在,各种社会思潮都企图在网上“跑马圈地”。这警示我们,网上思想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要着力解决“正确的不发声”问题,建立健全保护、激励和引导机制,鼓励更多专家学者、媒体编辑记者站出来,针对各种错误思潮开展辨析和斗争,让是非曲直在思想交锋中越辩越明。注重传播的“时度效”,主动设置网上议题,推动专家写小文章、名家讲“微故事”,形成网上理论传播的强大正能量。

  以品牌思维擦亮平台出品“名片”

  “四大平台”建设,既是事关长远的系统工程,也是整体提升理论工作辐射力、影响力的品牌工程。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拿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的“拳头产品”,不断提升理论工作声誉和口碑。

  做优智库品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理论工作一大发力点。深化“四大平台”建设,必须坚持汇聚众智,构建服务科学决策“最强大脑”。要借力“四大平台”资源,统筹推进党政部门、党校行政学院、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打造一批高端智库,培育一批特色智库,产生一批标志性智库产品,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的新型智库体系,构建具有资政影响力的智库集群。

  做优中心品牌。中特中心是“四大平台”建设的重要标杆。江苏已形成1个中心加15个研究基地的总体格局,初步形成了“雁阵效应”。要充分发挥中心集聚人才、资源的效应,以重大研究课题为牵引,以短平快课题为抓手,以中心团队为核心,广泛联系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领域有影响、有创见的专家学者,推出一批重大理论研究成果,打造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影响的专业性、权威性学术品牌。

  做优马院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摇篮。江苏130多所高校已建立了马院或思政部。要集中力量扶持一批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办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修班、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

  做优名家品牌。人才既是平台建设的第一资源,也要靠平台建设来孵化。江苏推出的马工程电视栏目《时代问答》,不仅打造了理论宣传品牌,而且搭建了高端理论学者集聚平台。深化“四大平台”建设,既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展示好马工程专家和各类社科名家的学术风采、学术成果,释放名师大家的示范带动效应,也要注重团队化建设、梯队化培养、动态化管理,确保平台人才青蓝相续,培育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结构优化的中国社会科学理论大军。(作者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