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接轨国际标准 凸显中国特色
我国智库建设发展趋势前瞻
周湘智
//www.auribault.com 2016-03-03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库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智库总体上将朝着新型现代智库方向迈进,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智库发展成功经验的同时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发展形态多样化。未来智库建设将形成以官方智库为主导、以高端智库为龙头、以社会智库为补充的基本格局,呈现多样化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社会各界对智库多样化表现出足够的包容性,民间智库发展会有更好的环境。随着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不断增强,智库的国际化建设将会快速推进,相当一部分智库尤其是北京、上海的智库将把研究视野拓展到研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上,配合国家战略同步开展研究、建言献策。以我国为主导的国际智库联合体将应运而生,类似“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等跨国合作的智库组织将有所增加。

  研究方式专业化。未来专业型智库会越来越多,智库开展分业化、精细化、定制化研究将成为常态。智库将更加注重采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政策仿真实验、定量建模等现代政策分析工具和方法,智库研究的精细化、数字化、模型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智库成果的表达方式将更加注重政治话语、学术话语、社会话语的融会贯通,更加注重立体化、个性化与精准化。一些综合型智库将更加突出专业特色与品牌效应,那些四平八稳、形象模糊、缺乏拳头产品的智库将在激烈竞争中逐渐衰落或被迫转型升级。

  资金来源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公共财政渠道,个人、基金会、企业提供的社会捐赠将成为未来智库资金的重要来源。智库通过会员费、智库出版物收入、会议活动费、投资收益等方式获得的市场化运作收益,基金会、企业、个人通过委托研究形式为智库提供研究经费,将使智库的资金蓄水池越来越大。同时,对智库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要求也将同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团队构成复合化。智库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同时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因此,未来很多智库研究项目将由专家学者、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甚至自由职业者组成跨部门、跨专业的研究团队,这也是智库的中国特色体现较为明显的一个方面。随着专业化运作的推进以及提升自身影响、传播政策主张、影响社会公众的需要,智库将普遍建立自己的媒体运营团队,利用自办报纸、刊物、网站、微信、微博、论坛甚至网络电视等形式,全方位、实时化对自身研究成果和重大活动进行传播,品牌运作将融入智库运行全流程。

  决策参与全程化。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智库产品购买力度逐年加大,未来我国智库将更深入、广泛地融入决策过程。智库不仅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建议,一些优秀智库还将深度参与政策的论证、执行、评估过程。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也将加强对智库建设绩效的评估评价,以推动智库不断朝着自己设定的期望值靠近,一些评估不合格的智库获得支持的力度将会受到影响。相关机构也将发布更为准确、客观的智库排名,以社会评估的方式推进智库可持续发展。(作者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