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补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的短板
秦德君
//www.auribault.com 2016-05-25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更多

  战略规划聚焦不力、发展主线相对模糊这一突出问题,成为抑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足发展,乃至抑制原创能力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已到了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候。各项改革不断步入深水区,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担当起为推进国家治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资政重任,既是一种挑战,更是社会科学拓展新境界、赢得新机遇的重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战略是“发现智谋”的全局性纲领。战略规划聚焦不力、发展主线相对模糊这一突出问题,成为抑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长足发展,乃至抑制原创能力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进一步厘定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规划,面临着四个方面有待突破的重大命题:

  以“超超品质”为突破

  第一,如何立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对社会科学的宏观“发展大象”作出前瞻性的评估与布局。按照我国现代化时间表,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世纪中叶要全面实现现代化。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须立足于这一实际创新布局。这种布局有三大基本任务:一是分析和界定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化整体发展中的位置和对于现代化进程的变量系数;二是分阶段确定“递进式”核心目标;三是找出每一阶段目标与实现目标之间的“直线”,即实现目标的路径方式、实施办法和保证条件。

  人类公共生活的变革幅度总是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我国“大国治理”的复杂性、多维性,决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必须具有良好的“超超品质”。没有健全的超前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和规划。由此要在客观研判基础上,对如何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作出尽可能科学翔实的筹划、设计和完善。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但同时要避免落入苛求“尽善尽美”的繁细泥淖。

  第二,如何以“开风气之先”的磅礴精神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

  的突破和创新。思想才是一个时代真正的领跑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知识理性和公共精神的积淀,它的使命就是革故鼎新、传承超越。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博大气度和“开风气之先”的精神,没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化理想,是不可能站到时代前列的,也不可能为现代化实践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

  按照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我国在2020年要建成“创新型国家”,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个大举措。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创新既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所在。因此,要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放到“创新型国家”建设总体战略中考量和布局,突出鼓励探索、创新、创造、突破这一主线,并以此来设计、确定和完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下一步发展战略。

  以“科学精神”为指导

  第三,如何以现实中重大突出问题为导向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政能力。“科学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活动”,真正有价值的社会科学研究,是对客观问题的探究。在变化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增加的世界新格局中,知识理性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苏格拉底曾说:“脱离知识的意见全都是丑的,从其中挑选出最好的来也是盲目的。”国家现代化治理的本质,说到底是科学精神和知识理性的溥畅普及。

  任何严肃的学科和科学不能简单以社会功用为其检验目标,但为优化公共生活提供智力支持,是哲学社会科学责无旁贷的义务。立足中国现实,以中国现代化进程和“四个全面”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从“道”与“器”两个层面上求征科学发展之道,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应承担起的重大使命。

  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已到了一个相当关键的时候。各项改革不断步入深水区,哲学社会科学如何担当起为推进国家治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资政重任,既是一种挑战,更是社会科学拓展新境界、赢得新机遇的重要方式。

  第四,构建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如何更好地以“科学精神”为指导。本质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的形成是基于可以通过科学审慎的筹划“以臻完善”这样一种假设。当下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未来10-50年作出更为切合实际需求的战略筹划。这当中,尤其要以良好的科学态度把握和处理好两大关系:一是“求真”与“证伪”(超越) 的关系。“求真”是制定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战略之首则。马克思曾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真理性”和它发展战略的“真理性”,都体现在实践中的“求真”和研究的“证伪”即超越上。二是“求善”与“试错”的关系。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目标是实现“集体的善”———要实现这种“集体的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自身应当具有更多的“求善”品格和负责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这一要求,在不断“试错”中调整、完善和提升。(作者为东华大学特聘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