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强化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性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政治学研究中心
//www.auribault.com 2016-05-26 来源:广西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历来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遵循,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纲领性文献。生活在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产生理论、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伟大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思路,自觉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光荣使命。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

  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具有历史继承性和鲜明民族性。从继承性来看,哲学社会科学总是吸收、借鉴和融合各种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老祖宗,搞文化虚无主义。从民族性来看,哲学社会科学“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必须与本国、本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彰显强大生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因此,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汲取丰厚的养料,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具有世界形态的先进文化甄别、改造各种思想文化资源,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要书写人类文明的华彩篇章,也要为人类解放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也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可以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原创性、时代性

  哲学社会科学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历史性,产生和发展始终都是由人的实践历史地促成的,是在人们的历史活动中逐渐发展和丰富起来的,其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从这个意义上,凡是有生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凡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在当代中国,首要的任务是要加强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样就能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原创性和时代性,从而在原创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中加快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步伐。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之所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无可比拟的优势,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具有原创性和时代性的理论观点,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系统性、专业性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的大学问,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且任务极其繁重的重大工程。一方面,要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规律,优化学科结构,努力实现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的生动格局,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另一方面,要按照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的要求,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工作,努力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通过这样的建设和努力,才能彻底改变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问题,彻底改变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创新教材推广、使用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学者、学校、出版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协同推进的合力。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当代中国正进行的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既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着力推出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充分发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