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孙笑冰
//www.auribault.com 2016-05-26 来源:新疆日报
分享到: 更多

  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就表明,哲学社会科学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居于不可或缺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哲学和社会科学才不会丧失灵魂,迷失方向,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才能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过程中,在具体的指导实践发展的同时,才能不断地得以实现和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分析、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这正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担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来进一步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和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阶段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五大发展理念”等重大理论成果。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努力,积极探索伟大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理论基础。作为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一定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理念引领发展新实践。

  二、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就是在于它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进一步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因素,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迄今为止,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以及世界历史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正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所决定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还在于它的理论体系是开放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的,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随着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发展的理论,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完善的。这正是马克思主义能始终倾听时代的呼声,始终保持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始终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根本原因所在。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指导思想是指一个社会能够得以运转,社会的秩序能够得以维持在精神上所必备的基本依托和规范力量,它是构成社会共同体的一个思想基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一定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思想体系,而指导思想就是这个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起着主导和统领的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它代表和实现了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党就无法铸就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包容多样。我们所说的指导思想,是关系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关系全社会的理想信念的根本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动摇。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的基本前提下,我们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挖掘和鼓励各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一种既有统一意志又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新形势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即真懂真信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状况,必然受研究者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方法论的影响。人们只有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在阐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各种现象时,不迷失方向,才能抓住事物发展的本质,揭示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为我们研究和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在认识上真正弄清和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我们才能在探索和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有所新发现和新创造,才能增强信心,自觉地抵御各种唯心主义的思想和观点。

  2、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和原则性的基本问题。它关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服务,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立场问题,也是一个基本的观点和态度问题。必须弄清楚搞明白,它决定着我们研究者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态度。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要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能更有所作为,就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必须坚持的研究导向。离开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不仅会失去应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还将失去应有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观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重视和聚焦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与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研究出更多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理论成果。

  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实到如何运用上。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它是随着时代、实践以及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个理论体系。正像恩格斯所说过的那样:“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我们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与新的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和创造。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的奥妙所在。

  4、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坚持问题意识,学会聆听不同时代的声音和呼唤,认真研究和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时代脉络,探寻发展规律,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同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还必须要把思路转到研究我国的发展以及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通过研究,以此提出解决类似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作者系自治区党委党校副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