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文教

时空维度下的孔子与儒学

2020-06-27 10:17:28  来源: 光明日报

  孔子儒学的地位在我们中华文化中非常特殊。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华文化的主干是儒学,儒学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儒学和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深深的渊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孔子儒学有很多不同看法。在座的你我他,我们每个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位孔子,而我们心目中的那些孔子,他们彼此之间是不同的。孔子儒学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意义是什么?孔子儒学在今天的价值应该怎么看待?这就是我今天讲座的出发点。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杨朝明 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学术著作主要有《周公事迹研究》《正本清源说孔子》《从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孔子世家图册》(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孔子问答”题材铜镜(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局部),左侧榜题为“孔子也”,右侧榜题为“老子”。

  孔子博物馆馆藏《孔子燕居像》(明)。 (本文图片均为霍宏伟摄/光明图片)

  在更长远的历史中来理解孔子和儒学

  孔子儒学作为一种文明,在历史上是怎么形成的?它形成的广阔背景如何去理解,这种背景对于儒学的形成、对认识儒学有什么样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中华文明比喻成一棵生生不息的大树,可不可以这样来设想:孔子儒学是这棵大树的主干,这棵大树的底部是孔孟老庄在内的春秋战国先哲,孔孟老庄这些先哲的思想深深扎根于我们上古时期文明的土壤。这棵文明大树的树干为什么能够这样粗壮,正是因为这个根扎得很深很牢。春秋战国时期之于中华文明,是非常特殊的时期,它是思想、智慧的繁盛期和高涨期。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华文明已经有漫长的发展历程,有较高的发展水准,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理解孔子儒学它的思想的来源,不了解孔子儒学它有一个广阔的文明的背景,我们便很难去理解孔子思想的深度、高度和宽度,很难理解它的超越性。

  我们今天在国家博物馆谈这个话题更有意义,因为当我们走进博物馆,看到夏商周时期、看到孔子之前的远古,我们那样多光辉灿烂的文明成就的发现,我们也能够借此重新思考在孔子以前我们文明的发展程度。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曾经特别提到,我们要重新估价上古的文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有比前人少的,也有比前人多的。比前人少的,是指有很多古人曾经看到的东西散佚了,我们如今看不到了;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比古人多的东西,比如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战国时期竹简,我们透过这些新发现的材料,和我们传世很多的文献材料相互印证,这就有可能激活很多的信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古代文明。比如当年墨子就遇到一个人问他,说你怎么知道先圣六王的言行事迹呢?墨子回答说,我虽然没有和他们并世同时,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见到他们的面容,但是很多材料“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在春秋战国以前,在漫长的发展时期曾经有过很多文献材料,虽然因为年代久远等原因散佚掉了,我们今天看不到了,但是在墨子的时代,有很多古代记载留存。《尚书》说“天叙有典”,还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实际上在殷商以前,关于殷先人有很多的记载,今天我们看到的实物可能主要只剩下甲骨文,但是关于甲骨文以前很多的文献记录,典籍里还透露出很多线索。让我们结合考古发现与学术研究的推进,重新思考中国的上古文明。当我们理性冷静地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中国在上古时期,从尧舜以来,在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已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期。

  如今我们谈及世界文明的时候,很多人喜欢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的理论。其实在我看来,在人类文明的研究中,轴心时代理论看到了世界很多的地区在这一时期确实涌现了很多了不起的对于人类走向施加了重要影响的人物,但是中国的情况可能不是这样。轴心时代理论没有关注中华文明在诸子以前的漫长发展,没有注意到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为何要那样尊崇上古先王。孔孟老庄等很多先秦时期的思想家,包括儒家、墨家等等,他们尊崇先王,“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何以如此?其实这和他们心目中对先王们的理解和了解,对他们的崇敬、阐释与继承是直接相关的。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其实没有意识到,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这些春秋战国先哲的出现,所代表的已经不是我们文明的发轫期,而是繁盛期,是一个文明的成熟期。

  学术的研究以及考古的材料都证实了这一点:尧舜以来三代时期中华文明有着漫长的发展历程。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去思考孔子学术的特征。

  看待中国儒学,我们不能说因为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所以我们就只从孔子开始讲起。在很大程度上,孔子是在中华五千年的中间位置。孔子尊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诸圣,孔子学术的特点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就是传述,就是继承,就是发扬光大,孔子他尊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述而不作。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孔子非常重要。

  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史》中评价孔子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比如,梁漱溟先生在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里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的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这就是说孔子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梁漱溟先生,柳诒徵先生,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在孔子以前,中国文化有过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孔子,才成就了儒学的全体大用,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

  那么,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是什么样子呢?如果大家来到国家博物馆看孔子文化展,首先就会看到一支骨笛,它是用丹顶鹤骨头做的。这个笛子的考古发现年代,会让我们一般不太了解考古的人感到吃惊。因为孔子距离我们大约是2500年,而这个笛子出自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距今约8000年。对骨笛的测音结果表明,在8000年前不仅有了完整的七声音阶,而且音孔的高精度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而且,这一发现不是孤立的,在几次发掘中,前后出土了骨笛30多支,简直可以装备一支小乐队了。从时间上讲,孔子距离我们有2500年,而在孔子生活时代之前的五六千年,中华文明会是怎样一种形态?

1 2 3 共3页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