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文教

  • 民间文书档案的归户性

    民间文书档案既是国学资料的内在补充,也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近几十年来,它已越来越多地被发现,举凡徽州文书、清水江文书、太行山文书、石仓文书等。
    2020-08-08 10:43:52

  • 奥林匹克教育 文化融合从这里开始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文明史上盛况空前的社会文化现象,是现代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文化景观,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人文精神成为奥林匹克教育的核心内涵和坚实支撑。
    2020-08-08 10:43:16

  • 疫情后,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向何处去

    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疫情之后,学校体育运动将逐步启动,而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面临着内生动力和结构性矛盾的双重考验。
    2020-08-08 10:41:35

  • 以人为主体:中华文明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

    中华文明历时数千年而绵延不绝,比较它和世界上其他各种文明,包括那些早已中断的古老文明,就知识体系而言,中华文明所独具的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特质值得深入研究。
    2020-08-03 10:15:18

  • 中华本位文化的重建与认同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明之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等四大阶段,其中只有中华文明完整地跨越了四个阶段。
    2020-08-01 11:27:46

  • 从《论语》看“乐感文化”的四重内涵

    “乐感文化”是李泽厚提出的,它不仅是对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高度概括,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中国人诗性智慧的精审总结。
    2020-08-01 11:24:18

  • 《尚书》中的治水精神与水利文明

    《尧典》《皋陶谟》《禹贡》《盘庚》等篇记载距今4000年的大洪水和治水活动,客观呈现出水利与中华文明起源的渊源,水利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深刻影响。
    2020-07-31 10:58:36

  • 在线率不等于观看率 观看率不等于学习率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广大师生将于秋季学期陆续返校开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线上教学会就此“落幕”。尤其是对广大高校来说,线上教学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化的辅助手段。
    2020-07-28 10:26:33

  • 走进新的乡村 深入新的生活

    中国作家协会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召开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我觉得既及时又有前瞻性,具有动员和鼓劲作用。陕西作家包括我自己,当扬鞭催马,再上征途。
    2020-07-28 09:54:16

  • 唐代类书中的陶渊明影像

    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唐代是极为关键的时期,士大夫慕陶、学陶的现象不绝如缕。
    2020-07-27 14:03:56

  • 陆时雍眼中的李白诗

    就明代李诗接受学而言,对李白的大力推崇,经由祝允明、杨慎等人,发展至陆时雍,达到了崇李之论的最强音。关于此点,学界尚未论及。
    2020-07-27 14:02:30

  • 风花高下飞

    杜甫是儒家思想的实践者,“窃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是其爱君忧国的精神写照,但“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的归隐江湖之思,于咏赏自然之余也会不经意流出。
    2020-07-27 10:26:42

  • 可持续发展教育:从理念到行动

    近年来,全球许多国家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课程、教科书及教育教学实践,富有成效。在新冠疫情的紧张态势之下,我们纵观全球,继续探讨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
    2020-07-24 15:32:02

  • 大江健三郎与日本的孟子民本思想

    “古义”这两个字所承载的民本思想,连同日本战后民主主义思想以及经大江本人丰富和完善过后的人文主义思想一道,形成大江健三郎独具特色的文艺思想。
    2020-07-23 09:45:58

  • 网络文艺教育要有新的开拓

    网络文化生态建设已经成为各地推进文化强省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省市纷纷设立各类网络文化产业园,并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这些措施激发了很多年轻人的创作和创业热情,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兴起。
    2020-07-22 09:29:55

  • 写出黑土地“独一份”的文化韵味

    东北的城市文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020-07-22 09:26:21

  • 从“分科治学”走向“科际融合”

    但什么叫“新文科”?“新文科”的特征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当下学界,特别是高等教育文科各领域值得探讨的问题。
    2020-07-20 10:51:38

  • 《秦风·黄鸟》篇的章次问题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的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是诸篇章次多有与今本《诗经》相异者。
    2020-07-20 10:11:36

  • 《明妃出塞图》题诗者考

    陆勉、张锡、孙宁三位题诗者是明代中期苏州、杭州、无锡一带的诗人兼书画家。时至今日,随着学术研究的推进,特别是资料的丰富、技术手段的更新,我们大体能够摸清他们的底细了。
    2020-07-20 10:09:18

  • 迎接历史学的“数字转向”

    历史学发生的“数字转向”,是已知的诸多新变化之一。
    2020-07-20 07:31:16

  • 我国世界史研究中外文数据库的利用

    据笔者调查,国内主要图书馆购买的以及可免费利用的外文专业数据库资源,已超过千种。这些数据库就文献类型而言所谓定名与定性,是指对数据库的名称、性质和收录范围有清晰的认识。一般而言,因数据库开发者都会提供数据库名称,定名问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其一,数据库开发者有时会改变数据库的名称
    2020-07-20 07:28:35

  •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初心使命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2020-07-18 10:45:07

  • 统分结合的瑞士职业教育

    瑞士出色的人才培养结构、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成为世界职业教育领域争相学习的典范。
    2020-07-17 16:00:39

  • 综艺节目应开拓价值空间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继《向往的生活》之后,《极限挑战》等综艺节目也为助农扶贫贡献力量,让“有意思”与“有意义”更好地结合。
    2020-07-17 14:20:59

第1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20页 至第 确定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观点撷英】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更好发挥作用

    12月19日,首届劳模创新工作室论坛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举行。论坛上,多位负责创建和运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劳模和企业代表,总结分析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新创造为企业增效和提供人才保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当下面临的问题。

  • 【工作研究】工会引领社会组织提升服务水平的思考

    工会在加强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过程中,要主动作为,探索共建共联的有效路径,围绕职工所需,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发挥作用,实现服务水平提升。

  • 【热点思考】构建“共享+工会”工作机制的建议

    “共享+工会”工作机制借助云平台与大数据技术,以智慧工会平台为中心,把众多企业、工会与职工聚合在一起,发挥服务共享低成本、优势互补高效率的优势,让工会服务更为人性化。

  • 弘扬“三个精神” 铸就大国重器

    中国航发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劳动圆梦,以奋斗启航,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奋力走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新征程,创造新的业绩、铸就大国重器。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