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U-2是冷战最重要侦察机
上世纪50年代初,东西方之间的对抗不声不响地开始了。由于传统的情报收集手段不能满足要求,前苏联的远程轰炸机、弹道导弹、潜艇和核武器等重点研制计划从西方世界的视野中彻底消失了。美国迫切需要获得前苏联重点国防建设方面的情报,所以,美国军方着手研制一种新型高空侦察机。
U-2绰号“黑寡妇”,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侦察机之一。整个冷战期间,U-2是美国最重要的高空战略侦察机。它于1955年试飞,1956年开始装备部队,主要类别A、B、C、D、R、S型。美国空军装备的主要为R、S型。U-2可在21000米的高空飞行、照相、使用雷达侦察及截听通讯。其一般配有8台自动高倍相机和电子侦察等系统,所用的胶卷达3.5公里长,能把宽200公里、长5000公里范围内的景物拍下并冲印成4000张照片,对侦察区域实施连续不断的高空全天候区域监视。
U-2还可以传输其他图像和信号给特定的地面站、战区、美国本土和其他任何地区。空军的情报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把它分发给在战区的各个空军司令部,这个过程一般只需几分钟。
几十年来,U-2曾征战全球,侦察过前苏联、古巴、朝鲜、中国、越南等国家,但是也有15架在敌国的领空被击落。U-2的主要局限性并不在于飞机本身,而是需要一名飞行员,他必须在漫长的飞行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全球鹰”面临全面升级
“全球鹰”属高空远程无人侦察机,其单次飞行不仅能够涵盖广大区域,而且借助高空优势其传感器能够对数英里远的区域进行侦察。一般无人机能够完成单次370千米的飞行,还能继续在其关注的领域上空徘徊19个小时,航程可达到U-2的3倍。而载人侦察机如果不进行多次加油则无法完成。“全球鹰”操作人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进行轮换,确保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这对于U-2来说,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全球鹰”曾参加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其长距离飞行恰好适用于对西太平洋地区的侦察行动。而西太平洋地区正是奥巴马政府在后阿富汗战争时期主要的地缘关注点。
美国空军显然也意识到了“全球鹰”对潜在敌人进行长航时持续侦察的重要价值,但认为无人机更依赖卫星来维持其飞行,这种状况在和平时期并不是问题,但若在战争年代遭遇敌方采用电子干扰或网络攻击和反卫星战等手段破坏这种连接,那将会危及无人机的有效操作。所以,“全球鹰”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因此,支持无人机的国会议员建议对“全球鹰”进行升级,赋予其U-2类似的功能:如改善其对雷达系统的依赖,携带的传感器能够侦察到更远,加强远距离操作人员对作战环境的警觉等。不过,这将面临着一笔巨资。
相关链接
新增武器更加智能化
在哈格尔建议的新国防预算中,另一个争议莫过于放弃A-10“疣猪”攻击机。A-10是战场上的美国士兵最常看到的战机之一,装有一种令敌人恐怖的机关炮,能够低空飞行,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无论是在伊拉克还是阿富汗战场,A-10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哈格尔解释说:“‘疣猪’是一个容易遭受攻击的平台。这个有着40年历史的单一目的战机,在最初的设计上用于摧毁冷战战场的敌方坦克。如果遭遇更先进的战机或者防空火力,它无法存活下来或者有效进行作战。正如我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看到的那样,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意味着更多飞机能够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从B-1轰炸机到远程遥控飞机。这些飞机能够完成多种任务。”
目前,美国陆军正在研制HEL-MD激光卡车,海军也计划在战舰上部署激光武器。在2013年12月于新墨西哥州沙漠进行的测试中,HEL-MD激光卡车成功击落无人机和迫击炮弹。虽然激光武器的研发成本很高,但使用成本极低,每次发射的成本在1美元左右,是一款用于击落小型射弹和击溃敌军攻击的理想武器。(孝文)
海军参与国际救援常态化
国防大学 姜灿
马航失联航班引来各方关注。目前,包括中国海军在内的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美国等多国海军的救援舰机已经赶到出事海域,展开密集搜索。尽管尚无所获,但海军凭借其极强的应急反应能力和严格的执行能力,仍是当今海上救援的主力军。
远海救援 军用舰艇是主力
海军救援行动主要由水面舰艇及舰载机、海军航空兵、潜艇以及无人机等兵力完成。
水面舰艇特别是航母、两栖登陆舰等大型军舰,由于搭载有固定翼机或舰载直升机,舰艇和飞机上拥有先进的探测设备,可以对事故海域展开独立的、全面的、立体的搜救行动,同时舰艇上的指挥中心可以作为临时的海上救援指挥所。此次搜救马航失联航班,中国海军救援舰艇的指挥所就设置于两栖登陆舰上。
固定翼机和水上飞机具有航程远、航速高、载重量大的优点,可以实施快速、大范围搜索或是紧急救援。可悬停的直升机则可以应用于应召救援或是舰机协同搜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潜艇特别是核潜艇更适用于海上救援中的水下救生、水下勘探和打捞,如失事坠海的飞机或失事潜艇的救援。
最近几年,无人机也开始应用于海上救援行动,无人机具备长航时、可低空飞行、适应高海情等特点,比较适合海难救援行动中的低空探测。
“大海捞针” 多国协同有难度 连日来,多国海军数十艘舰船飞机在马航所指水域像篦头发般密集搜索都一无所获,这也充分说明,海上搜救仍有很多难点需要克服:
一是水面舰艇航速较慢,路途花费时间较长。此次救援,我海军“井冈山”号登陆舰从湛江出发至事故海域最少需要50多小时,途经1000余海里。
二是海军航空兵的飞机滞空时间有限,探测分辨率有限,特别是水下目标探测能力较弱,如同“大海捞针”。由于海况、洋流、水深以及海底地貌的影响,对救援舰艇和飞机上的探测设备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电探测仪、声呐的作用距离作用明显。
三是多国协同比较困难。如此次马航失联飞机搜救行动中,各国的救援力量涵盖军事力量、准军事力量以及民用力量,截止到目前,各国尚未建立起统一的协调指挥机构,彼此之间沟通协同比较困难。
延伸阅读
推动中国海军真正走向“蓝水”
在各种国际救援行动中,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都积极派遣军队参与。
近年来,中国海军参与国际救援之类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越来越频繁,在历次较大的国际救援中都能看到中国海军的身影,不仅提高了软实力,还锻炼了远海行动能力,大大地提高了中国海军的硬实力。海军所执行的这些非战争军事行动,得到了近似实战的全方位锻炼,从组织指挥、快速动员、立体机动到后勤保障等方面,无一不考验着我军的行动能力。同时,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以为战争行动提供可以借鉴的实践经验。通过参与国际救援行动,加强与外国海军的沟通和交流,学习他国先进的海军技术和建设现代化海军理念,借此推进中国海军的转型。由于类似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大多事发突然,行动距离较远,持续时间较长,将大大考验中国海军执行远海任务的能力。
目前,中国海军正处于“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转型的关键时期,只有在行动中发现自己的短板,正视自身的不足,才能找准海军未来发展的方向,才能推动中国海军真正走向蓝色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