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拉紧人文纽带,续写睦邻友好合作新篇章
——习近平访越、新述评之三
丁宜
//www.auribault.com 2015-11-1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更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秋冬之交,从河内到新加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新加坡的国事访问,不仅从战略层面引领同两国关系未来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东盟合作的进一步展开,更通过人文交流的纽带,将周边国家又一次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历史渊源历久弥深,老一代领导人之间的友好情谊延续至今。

  在与中国山水相连的近邻越南,“伟人精神千秋颂,中越友谊世代传”。中越友谊由两党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留下了无数友好交往的佳话。建交65年来,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经受了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是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不竭动力。

  在同中国有着特殊渊源的新加坡,30多年前,裕廊山上,邓小平亲手种下海苹果树;5年前,新加坡河畔,习近平为邓小平纪念碑揭幕;日前,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发表演讲时,表达对新加坡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的敬重与怀念。令人欣慰的是,中新老一辈领导人精心培育的中新友好合作之树如今已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薪火相传,友好合作事业离不开年青一代的传承发扬。

  胡志明主席一直被越南人民亲切地称为“胡伯伯”,而当下的越南年轻人也用“伯伯”称呼习近平,亲切感不言而喻。

  青年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未来。在同越南领导人交谈中,习近平说,年轻人对传统友好的历史还需要增强了解。只有知道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一衣带水,有深厚的友好历史,才能够增进感情,彼此推动友好的延续。

  不仅越南,新加坡青年一代同样正接过两国友谊与文化传递的接力棒。新加坡“90后”大学生参加2015“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用镜头记录现代中国,以“年轻的视角”体察秦腔、羊皮筏子等古老的中国文化元素。

  ——人民友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不断巩固人缘相亲是中国发展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的重要途径与动力。

  正如《越南-中国》那首歌里所唱,中越人民“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唱”。从当年中国顾问团的窦金波为女儿起名“越华”,到现在中越边境上“跨国上班族”往返于中越友谊大桥,两国民间往来与交往不断加深。去年两国人员往来超过300万人次,每周往返于中越之间的航班达71个。

  在中新两国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双方民间人文交流无疑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奠基培土到揭幕,中新领导人用了5年时间,一道见证了目前我国在海外建设的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文化中心——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的建成。该中心将成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友谊桥梁。

  ——尊重与信任,是中国发展同中新以及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要义。

  越南国会议员、知名历史学家杨忠国认为,习近平在越南国会的演讲充分体现了他对越南的尊重。越南《年轻人报》网站注意到,习近平对越南情况非常了解,知道很多两国俗语。在新加坡,习近平对“无墙文化”的赞赏,引起当地民众的强烈共鸣。这些对于增进中越、中新友谊都起到十分积极的黏合剂作用。

  信者,交友之本。正所谓,交情郑重金相似。唯有携手互信,才能让中越、中新友谊根基牢固。

  ——拉近人民心与心的距离,需要新的思维与方式。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在新时期,中越两国“四好精神”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新内涵,双方致力于共建目标相同、利益相融的命运共同体;中新关系有了新定位,两国致力于打造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

  在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此访既从传统文化和近代历史的角度阐明中国为何不会走上谋求霸权的道路,同时又从现实政策出发,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

  人文交流合作是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养分,凝聚对亚洲价值的集体认同,通过“民亲”推动“国交”,夯实睦邻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把“和”“合”传统理念付诸彼此相处之道,世代传承修睦合作的薪火,中国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必将续写新的华彩篇章。(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