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4年8月4日,以色列坦克在加沙边界巡逻。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以色列作为一个面积仅有两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的中东小国,长期在夹缝中求生存,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威胁重重的现实安全环境促使以色列将“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作为其一贯国策,极其重视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平战结合”的质量强军和兴军之路,使昔日地理上的“袖珍小邦”变成实力上的“超级大国”。
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军事战略和作战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以色列都奉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进攻型”安全战略,坚持“先发制人,境外御敌,寸土不让”的战略方针。以色列新版国家安全学说突出“战败即亡国、积极防御、重视运用威慑避免战争、速战速决”四项基本原则,打造一支反应快速灵敏、完成多样化任务、具备极强进攻性的国防军,成为其军事改革的目标。
为此,以色列形成了以“进攻性防御战略”为核心,并辅之以“核战略”与“常规战略”双管齐下的战略布局,指导军事改革顺利推进,建立起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超级”国防力量。
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以色列采取了一系列高效军事行动,包括1981年以色列空军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1982年6月清除在黎巴嫩的巴解武装和叙利亚军事力量;1985年10月,以空军长途飞行2400公里,3分钟内摧毁了在突尼斯的巴解组织总部。这些行动对周边敌对性国家产生强大震慑,确保了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
纵观世界各国军队,大概除了美军,当属以军最忙最累。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其对手也转变为形形色色的以真主党、哈马斯为代表的小股武装组织。与当年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阿拉伯国家政府军相比,眼下以军要对付的尽是些飘忽不定、“不按常理出牌的”游击队和恐怖组织。他们要么化整为零,伺机偷袭以军哨卡和边防巡逻队,要么在边境地区向以色列发射火箭。以军多次“不胜其扰,怒而兴兵”,但收效甚微。
作战对手的变化使以军必须重新规划任务模式,对现有国防和军队体制进行科学改革。自1982年黎巴嫩战争之后,以色列先后针对巴解武装、真主党和哈马斯实施了4次较大规模军事行动。通过这些军事行动,以军不断革新作战理论,以适应不同作战任务需求。其军事理论最终由传统的野战条件下的大规模陆空联合作战转变为现代城镇环境中的高精度联合作战。
国际军贸活动特征及其新动向 | 2011-01-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 | 2011-01-17 |
网络战,怎么战? | 2011-01-17 |
印度军购的“大手笔” | 2011-01-17 |
“铁穹”改变巴以冲突“游戏规则” | 2011-01-17 |
美国重推亚洲反导 各国部署不甘落后 | 2011-01-17 |
如何看待军力排名榜? | 2011-01-17 |
如何看待军力排名榜? | 2011-01-17 |
美国“有限介入”巴以冲突 | 2011-01-17 |
中东将进入“战国”时代 | 201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