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聚力建设“打仗型”陆军后勤
韩志庆
//www.auribault.com 2016-02-23 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善弈者谋势。”当前陆军后勤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条件发生深刻变化,赋予“打仗型”陆军后勤新的时代内涵,研究探索“打仗型”陆军后勤发展路径,必将给保障力的建设和提升带来新的契机。

  认清大势,直面新挑战

  强军所指,必须全力谋。围绕实现强军目标,这次改革对陆军作了体系设计,组建陆军领导机构、优化陆军力量结构,这是我军组织架构的一次重塑,对陆军建设实施全局性专业性统一建设指导,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大陆军”向“强陆军”迈进,加快推进陆军战略转型,必将对陆军后勤建设产生链式反应。这就迫切要求陆军后勤聚焦新需求,确立新方位,统筹建设规划,优化发展路径,推动保障要素重组、流程再造、模式重塑,加快实现保障能力质的提升。

  胜战所迫,必须全时备。我国是一个陆疆大国,地缘环境复杂,周边热点不断,安全风险增多。这就决定了陆军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陆军后勤作为陆军作战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各项准备质量水平直接关系作战成败、关系国家安全战略。必须深刻把握陆军作战特点规律,着力提高核心保障能力,始终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状态,确保一旦有事能迅即行动、有效应对,为赢得战争提供强力支撑。

  使命所系,必须全域保。我国正处在由大向强的“关键一跃”,国家安全内涵外延更加丰富,军事战略指导重心前移,陆军使命任务拓展,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陆军后勤不仅要保障全疆域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作战任务,还要保障部队维护国家陆上战略通道和境外人员资产安全。陆军放眼全球、经略周边,由守疆卫土到全域运用,保障时空跨度急剧膨胀,任务愈加艰巨。必须通盘考虑军事行动任务特征和规模类型,加快构建多维一体、全域机动的保障体系。

  转变观念,立起新标准

  建设“打仗型”陆军后勤,是“军种主建”的根本方向和目标,其实质是对陆军后勤核心保障能力的全方位深层次强化。必须把思想观念变革作为当务之急,推动各项建设和准备始终向保障打赢聚焦。

  瞄向精确保障。随着陆军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全域一体、机动多能、立体高效、精确打击将成为陆军作战的全新样式,引发后勤保障的深刻变革,精确保障也必将成为我军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基本要求。保障需求精算,可依据预定作战任务、能力现状,明确保障能力需求清单,确定需求指标权重及附加变量,结合保障实践反复测算评估,为保障决策与实施提供可靠依据。保障资源精管,可借鉴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发展军队物流配送体系,运用供应链思路集成保障各环节各要素,基于信息环路优化保障流程,形成顺畅高效的保障资源流动链条。保障行动精控,可利用实时感知的信息网络,动态掌握保障资源生产、储备、周转、在运、消耗等情况,及时调整力量资源,进行适时适地适量保障。

  强化专业多能。现代陆军兵种类型日趋多样,技术日益密集,迫切需要后勤改变“什么任务都上、什么都不精通”的传统保障格局。向专业化聚焦,完善经费供应、物资筹措、医疗救护、运输投送、工程抢建等专业勤务体系,推进后勤信息化、新型保障装备和后勤动员等专业化力量手段发展。向机动化用力,发展远程机动保障手段和自动装卸载设备,推进后勤装备配套化、集约化,构建立体输送网络,使跨域、跨疆、跨界机动投送更加快捷高效。向多能化拓展,围绕提高作战保障核心能力,加强部队后勤伴随保障、战役后勤支援保障能力,以及遂行抢险救灾、维稳维和等多样化能力。

  注重动态聚优。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信息化是重中之重。只有以信息系统为纽带,后勤保障要素的动态聚优才能成为可能。坚持信息融合,依靠保障信息的链式运动,畅通作战与保障的信息链路,使广域分布的各类保障要素和单元能实时共享战场态势,同步实施保障行动。坚持节点布势,依据作战信息流程的节点规律,推进各级各类保障力量资源的节点预置,创新保障要素组合方式,形成多维分散、远中近基点辐射的网状保障格局。坚持联动聚能,依托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资源在同一平台实时调配,力量紧跟战场态势动态重组,一旦需要能迅即聚合形成保障力。

  力求灵敏高效。现代局部战争一再证明,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任务转换频繁,攻防节奏加快,抢占先机、以快吃慢已成为制胜关键,要求后勤必须主动跟进,以快应变。通过规范各级各类后勤职责分工和任务指标,明确力量资源使用权限和优先等级,确定保障程序、特情处置办法等,促进保障资源、力量有序配置,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作战。着眼保障任务,对保障行动的时间、空间和目标等进行协调,畅通保障组织架构和行动路径,合理调整保障力量之间关系,确保后勤保障行动高效有力。依据预先制订的保障规则和授权,分散部署的各保障实体根据需要自主调整各自保障路线、力量使用和保障方法,以最佳路线和最优手段实施即时补给,谋求最佳保障效费比。

  扭住重点,谋求新突破

  建设“打仗型”陆军后勤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陆军后勤各层次、全领域和全过程,必须抓住关键,持续用力,在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上不断谋求新的突破。

  着力优化保障布势。依据陆军担负的战略任务和基本作战样式,着眼陆军参与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加速构建陆军后勤保障体系。优化保障设施格局,确保部队依托既有设施展开作战行动;协调落实部队机动道路、边海防公路任务,提高重型装备装卸载、通行、停靠能力。优化战储结构布局,统筹各战略方向,有针对性地建设仓储设施,依托地方企业落实动员储备,加强重点方向、热点地区的预储预置,加大重点任务部队携行物资储备量,调整充实队属后勤物资器材,形成结构合理、前后衔接的物资储备布局。

  着力建强后勤力量。后勤力量是实施保障的行为主体,必须适应陆军“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要求,完善要素,优化结构,强化保障功能。伴随力量,应强化队属后勤与主战兵力一体建设,推行模块化编组、单元化装载、集成化配套,提高野战条件下伴随保障能力。战役力量,应突出基地保障力量建设,发展机动保障力量,注重结构优化和综合编成,协调配备大型保障装备,提升联合、机动支援保障能力。应急力量,应严格落实编组、装备、训练,健全战备拉动、常态备勤和应急动用等制度,定期开展与保障对象的任务对接,探索实践“快速响应、快速出动、快速部署、快速保障”的方法路子。

  着力开展实战训练。贯彻战训一致原则,把后勤实战化训练作为陆军后勤准备的主战场紧抓不放。紧贴使命训,参加实兵演训和检验评估,突出实案推演、实兵拉动和复杂战场环境训练,加强成建制成体系演练远程机动、批量物资紧急收发、战场伤病员后送救治、全方位立体抗击袭扰等重难点课题攻关。拓展内容训,增加陆军航空兵、特种作战等新型领域后勤训练。创新方法训,探索干扰条件下作业、多手段运用、多岗位轮换等方法途径,寻求多课目连续实施、多内容连续考核、高强度连续组织的训练路子,最大限度地缩小训练场与战场差距。

  筑牢支撑,推动新发展

  建设“打仗型”陆军后勤,目标聚焦,任务紧迫,必须把握特点规律,完善配套措施,谋求整体建设优势。

  以校准指导正方向。着眼建设现代化新型陆军,扭住保障力生成的关键环节,找准当前任务和未来作战保障需求契合点。聚焦能力前瞻建,加强形势任务预判和能力需求预研,适当超前设置“打仗型”陆军后勤建设目标和指标体系,增强能力生成的柔性可塑。体系融合系统建,发挥信息主导、军民融合等功能,突出后勤指挥、保障力量、装备物资、保障设施等要素聚合,加速生成体系保障力,支撑联合战斗力。遵循规律依法建,把握后勤兼具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属性,规范陆军后勤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完善保障标准和程序,把后勤建设和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固强补弱接续建,充分考虑需求与可能、建设转型与战备状态常态保持等诸多因素,厘清建设“打仗型”后勤的突出瓶颈和主要症结,并将其作为优先发展选项持续求深化,滚动谋发展。

  以大抓创新为驱动。信息化条件下陆军作战样式不断翻新,创新成果适用周期越来越短,迫切需要强化创新实践,提高其对战斗力保障力增长的贡献率。强化作战保障问题研究,重点在后勤力量构建、保障资源整合、方式手段改进等问题上形成操作性强的对策办法。强化后勤关键技术创新,推动陆军后勤积极向战场联合搜救、立体机动补给、远程医疗救治、新概念武器医学防护等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拓展。强化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对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实验论证与实战检验,使其及时转化为后勤建设和保障实践。

  以规范制度作保证。紧跟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和后勤保障体制改革进程,界定陆军各级后勤职责,建立健全陆军后勤建设、保障制度体系。配套保障法规,按照“填漏补缺、集约精简”原则,修订陆军后勤保障条令条例,重点细化各类建设与保障的标准规范、程序方法等。完善人才机制,培养锻炼一批善指挥精作战的指挥人才、善谋划通协调的参谋人才、善保障强技能的专业人才,以此推进陆军后勤核心保障能力的新跃升。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