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中国,汇聚世界马克思主义最强音
——写在中国主办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开幕之际
//www.auribault.com2015-10-09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看见中国,就看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功”

  9月17日,“中国图书展销月”在美国华盛顿启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成为销售热点,目前全球发行量已突破530万册。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新情况下的运用和发展,是破解当今发展痼疾的有力武器。”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指出。

  11天后,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的首次演讲,在20分钟15次掌声的热烈回应中落幕。冷静、自信、包容的态度,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

  “世界眼中的中国,已经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毫无国际话语权的‘追随者’变为构造国际秩序的参与者。这是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胜利。”韩震如是总结。

  “看见中国,就看见了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陈学明认为,中国道路开辟了人类文明的新路向,使马克思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实践是一种理论成功与否最公正的裁判。放眼今日中国,对内,全面深化改革稳扎稳打、全面依法治国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力道万钧,共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破浪护航;对外,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广受国际社会欢迎……每项实践,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光辉。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解释世界,更被用来改造世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冯俊深有感触。

  时光回溯到20世纪初,在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业面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震动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次年,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经由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望道之手精心译出。此后,一本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被译成中文,如火种般洒遍中华大地。

  同一时间,在北京大学,李大钊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开课、办社团,和陈独秀等人一起开创了薪火相传的马克思主义事业。及至中国共产党成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探求愈加深入而自觉。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毛泽东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少包括三个含义:在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是国人自己;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指出。

  自此而始,中国在自己的理论指导下一往无前,接连赢取实践和理论的双重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发生在革命时期,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对应的实践是革命成功,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第二次的起点是改革开放,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应的实践是解决温饱、奔向小康,发展方式逐渐科学、社会逐渐走向和谐。”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勾勒出清晰路线。

  两次飞跃不仅改变中国,更具有世界意义。正如比利时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书所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活力。”

1 2 3 4 5 共5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