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资料索引-正文
中国,汇聚世界马克思主义最强音
——写在中国主办的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开幕之际
//www.auribault.com2015-10-09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理论大厦无法悬空而立,创新成果离不开集体智慧。中国共产党深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与宣传的重要性。

  走进中央编译局主办的“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展览现场,历史穿透展品扑面而来——

  延安时期,毛泽东要求“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号召进行“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将马克思诞辰——5月5日定为学习节。第一届“五五学习节”,“陈云小组”等39个学习小组受到表彰。

  1942年整风运动开始,毛泽东亲自作讲座,主编教材《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为党员干部开列书单。

  “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与钻研从未间断,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身上体现得愈加明显。”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哲学教研部主任韩庆祥感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进行了26次集体学习,其中两次专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是第一次的主讲人。

  学习理论只是第一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追求。

  2004年4月27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中国磅礴开展,向世界宣告了坚守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磐石之心。

  2015年6月23日,“把工程工作引向深入”的战略部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座谈会上发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谆谆嘱托。

  两次部署之间,是11年高歌猛进,是一季季硕果盈枝。

  据中央编译局局长贾高建介绍,工程开展以来,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等重量级成果陆续推出,一个种类齐全、形式多样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版本体系逐步建构。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订组首席专家之一,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沈壮海和团队刚按中央部署完成又一次集中修订。10多年来,专家们精心编写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140多本教材相继出版或完稿,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初步形成。

  “没想到,选这门课最多的是美国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感慨。他主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概论》不久前被请上国际慕课平台edX,吸引了130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人选修。这是中央紧抓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巩固大学生意识形态主阵地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不断深入、理论大众化“新招实招”层出不穷、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基本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理论研究、队伍培养、社会引领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是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筑魂工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认为。

  和理论研究水准同步提升的,是理论工作者的自觉与自信。

  8月26日,《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英文版在京首发。作者韩毓海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近年来他越来越多地将笔触集中于马克思。“我们有义务让青少年认识马克思,让更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个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

  和他一样,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正集结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并视“真理播火者”的身份为至高荣耀。

  在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讲师李健和博士后张梧正为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前期工作共同忙碌着。虽然成长经历不同,但他们选择了同样的道路。“吸引我们的是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社会深刻而睿智的批判,是今天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视与坚守。这让我们有极强的职业荣誉感和投身激情。”张梧话语由衷。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最完备的人才梯队,也有最宽广的实践舞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一级教授陈先达道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根深叶茂。

1 2 3 4 5 共5页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