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3月,北京又迎来两会时间。
“十二五”辉煌铸就,“十三五”梦想开启。
刚刚结束的“十二五”,交出的是一份令人骄傲的答卷。即将开启的“十三五”,展开的是一幅振奋人心的蓝图——中国将开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着更高发展阶段跃升,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冲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渐行渐近。新一轮历史性变革,也正在更深更广的领域里全面铺开……
两会时间,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引领中国发展改革的力量。
蹄疾步稳,造就民生福祉
再过几个月,暂居北京的郑垣女士的二代身份证就要过有效期了。放在过去,她需要回到户口所在地河北秦皇岛办理换证事宜。然而,随着全国户籍人口信息库整合更新完毕,不出北京城,她就能够领到新的身份证。
从2016年3月起,规模或许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都将像郑垣一样,不再为换领证件在老家和居住地之间往来奔波。随着《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领制度的意见》的出台,公民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这张二代身份证的补办换领,无疑是深化改革惠及民生的生动缩影。
2015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完成了15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条。
“蹄疾而步稳”——两年以前,习近平总书记用这样五个字,敦促最具改革智慧和力量的中央深改组,既要敢于出招,又要善于出招。
问题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在好吃的肉都吃掉以后,摆在改革者面前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全国人大代表易凤娇曾经做过调研,一个小小的社区居委会,最多竟然要开110多种证明。其中,“证明活着”最常见,怎么证明“你妈是你妈”折腾着办事的老百姓。
“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李克强总理的诘问,带动起政府执政理念和职能体系的又一次自我变革。
很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坚决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
政令一出,各地闻令而动。仅在吉林省,11个部门联合清理以后,需要派出所出具的证明由51种减少到9种,每年需要办理的证明数量急降九成。
因你而减,为你而加。减的是政府手中的过多权力,加的是惠及百姓的便捷服务。
一减一加,传导到社会公众的心中,就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减一加,传导到政府部门的权力思维里,就是自我革新掉对权力的依赖,加速运筹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棋局。
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用“快思维”去做加法;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用“慢思维”去做减法。当加则加,当减则减,执两用中,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北京金融街正式开业。总部大楼前重达几十吨的泰山石徽标,象征着这家由57个国家共同出资筹建的大型多边开发银行的力量。
在此前后,促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举措接连推出,与“一带一路”战略遥相呼应,为调速换挡中的中国经济提供广阔空间和澎湃动能,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提供“中国机遇”和“中国方案”,注入奔腾的“中国暖流”。
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平稳推进,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分享到改革的成果。
2015年尾,那个当年李克强总理考察时光腚钻被窝的小男孩,已经和爷爷搬进了新家,告别了三代人挤在一间15平方米棚户区小房子的历史,终于圆了安居这一最大的人生梦想。
仅去年一年,全国棚户区改造开工580万套,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的棚改经验赢得了世界的点赞。墨西哥中国问题专家恩里克·杜塞尔称:“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与此同时,作为“民生之基”的社会保障政策频出,从养老金“并轨”、医保城乡统一到基本养老基金入市,社会公众反映比较突出的制度、区域和城乡方面的公平性矛盾,正在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有梦想、有追求、有尊严、更体面的生活图景,正在日渐清晰。
“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描绘的改革大局,正在把“改革”的鼓点敲得更响更密。
转型升级,直面历史挑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按照党中央部署和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既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也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
2016年2月25日,北京。在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的召集下,魏礼群、高尚全、张卓元等一批知名经济学家汇聚在一起,热议中国经济应该如何转型闯关。
在迟福林看来,“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经济转型“最后窗口期”,突破这一重要的历史关口,不仅能缓解短期经济下行压力,而且将释放中长期增长的巨大潜力。反之,就有可能失去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并由此引发系统性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曾经连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经过连续十几个季度的增速放缓,开始回落到7%以下。与之相伴的是,金融、楼市、地方债风险迹象逐步显现,投资主导型的增长方式走到尽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严峻挑战无法回避。
2016年早春,中国钢铁业开启艰难的自我涅??。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测算,压缩1.5亿吨产能,意味着50万左右的钢铁职工将要面对调整或重新选择。
与18年前的转移再就业一样,“人往何处去”的问题再一次成为制约转型的瓶颈。不一样的是,当年的“入世红利”、“房地产红利”和“投资红利”已不复存在。中国经济的新一轮换挡,只能依靠自身提供的原动力进行。
如何既能去产能又能保障工人就业?这是一次严峻的挑战,考验着改革者的勇气、智慧与担当,直接影响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
在操作层面,人们将清理“僵尸企业”,视作去产能的“牛鼻子”,以实现经济的除旧立新。
在设计层面,领导层对于去产能面临的难题已有权衡与应对。
经国务院批准,从2016年1月1日起,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开始征收。中央政府决定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两年拿出1000亿元用于化解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职工安置。
这是一朝分娩的阵痛,这是中国经济绕不过去的关口。
毫无疑问,供给侧改革的序曲已经拉响。能不能“克服困难”,坚定地解决掉诸多久拖不决的体制顽疾,决定着改革的速度;能不能“闯过关口”,打通传统产业和发展模式中的死结,影响着改革的结果。
正如经济学家迟福林所言,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关键是谋划好、把握好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以转型发展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
进入转型闯关的关键时刻,中国经济砥砺前行。
2016年1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年第一个统计数据——2015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说:“PMI虽然仍在临界点以下,但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双回暖,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
面对“速度情结”和“换挡焦虑”,中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今天,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突出优势正在逐渐显现。产业结构变革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城镇化结构变革正由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消费结构变革正由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经济转型升级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正在完成着历史交汇。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归根到底取决于结构变化和制度创新。
如今,创业浪潮正在中国大地澎湃兴起。2015年,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同比增长21.6%,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创出历史新高。在经济承压的情况下,创业带动就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提前完成。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说:“传统增长点逐步褪色的背景下,新的增长点正在破茧而出,中国经济未来仍有大好的发展前景。”美国《时代》周刊称:“中国经济增速在放慢,但是增长水平仍然让所有发达国家艳羡。”
时光荏苒,如同白驹过隙。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今天的中国,仍面临着长长的“问题清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今天的中国,因势而谋,应对复杂局势泰然自若;应势而动,运筹利益全局胸有成竹;顺势而为,化解风险挑战胜券在握。
“环顾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像当今中国这样,以一种说到做到、只争朝夕的方式全面推进改革进程。”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这段评论,浓缩的是整个世界对中国的赞叹。
历史见证辉煌,未来承载梦想。
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再一次显示中国改革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让拼搏奋进的中国力量在新的起点上更多迸发。(李瑾)
“蹄疾而步稳”,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 | 2014-02-08 |
投身改革实践 拥抱伟大梦想 | 2014-02-08 |
迈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步 | 2014-02-08 |
改革之基 蕴于民力 | 2014-02-08 |
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 2014-02-08 |
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 2014-02-08 |
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 2014-02-08 |
2015年甘肃经济:瞄准“六向”要“六力” | 2014-02-08 |
蹄疾步稳绘就生态文明蓝图 | 2014-02-08 |
坚守与放手 | 2014-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