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文本变形记-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书库

唐诗文本变形记

成玮
2018-09-26 08:24:13  来源: 光明日报

  《唐诗求是》 陈尚君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尚君先生治学,以文献、史实考证见长,泰半精力萃于唐诗。搜罗之广博,体例之完善,分析之细密,罕有伦比。近来他取自己相关文字略加简择,都为一编,题名《唐诗求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2018年7月)。捧读后,偶有一隅感发,写出就教高明。

  2011年,陈先生发愿凭一己之力,编纂《唐五代诗全编》(以下简称《全编》),?依碇两瘢?凼略谕??任?Ы缜淌滓耘蔚拇蠊こ獭F涿婺浚?颖臼榭梢钥??欢??/P>

  进行中的《全编》,包含两大部分:校录文本以外,另列纪事,搜辑、考辨唐五代诗本事,认识多有细化。本事之于研读诗作,有时相当关键。譬如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至四年,君臣酬唱频繁。赵昌平先生《初唐七律的成熟及其风格溯源》一文论证,七律体制正式定格,即在这一时期,为应制唱和所推动,并考出其中六次确凿时间与作品。唐玄宗时,武平一撰《景龙文馆记》载其事,今佚。贾晋华教授为作辑本(收入所著《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后来陶敏先生另有辑本),复参据其他典籍,考得期间君臣文学活动66则,诗367首(不含断句),叙述加详。这次陈先生重辑《记》文,在此基础上,逐日考订酬唱者及存世作品,厘清原委(《〈唐五代诗纪事〉编纂发凡》),想来收获更丰,应有助于七律体式演变研究,步入愈发精确的境地。

  当然文本校录,依旧是《全编》工作重心。陈先生从役有年,甘苦备尝,由此总结的若干经验,颇具独到之处。譬如刻下学人,每强调写本时代与刻本时代,文本稳定性有别;他则一再指陈:“今人喜谈写本时代的文本形态,我仅能作部分的赞同”(《大梅法常二偈之流传轨迹》),因为“钞胥固不免手民(按:‘手民’疑当作‘移录’)之误,刻本更难免射利之求”(《李白诗歌文本多歧状态之分析》),两者讹伪“性质、形态或有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唐诗文本论纲》)。见解迥异时流,发人深省。又如目前整理别集的通例,是择一保存作品较完整的版本作底本,在此框架下校正损益;他则指出:其一,唐诗文本流播变异的轨迹各不相侔,整理者有必要“区别对待,每一首诗确定底本和参校本”;其二,今见别集编次,往往历经众手,形成过程曲折,整理者应该不为所缚,尽量恢复较早的文本样貌(《唐诗文本论纲》)。基于这两点,陈先生的处理便与众不同。像许浑诗,罗时进先生《丁卯集笺证》不依傍单一善本,而逐首选定底本,已超出通行做法一头,但目次仍循《全唐诗》之旧。换言之,见及其一而未及其二。陈先生重新编录,“前三卷以乌丝栏诗真迹为底本,其次各卷分别用蜀本、书棚本、元本另见诗为底本,以求最大限度地还原许诗的初始面貌”(《许浑乌丝栏诗真迹与传世许集宋元刊本关系比较分析》)。他的办法,是区分各版本同原貌距离远近,先取较近者为底本,阙漏处再取其他版本补足。因此,底本常由多个版本缀合而成。张籍、王建、元稹、刘长卿、权德舆、陆龟蒙等家,也本此原则董理。这为唐人别集今校,提供了一条崭新思路。

  而最重要一点,是陈先生的目标,不止于写定文本。他说:“前代古籍校勘学更多希望通过文本校勘,改正文本流传中的讹误,写定一个错误较少的文本,但对唐诗来说,仅此远远不够,我近年更多认为要把唐诗文本形成、刊布、流传中的多歧面貌充分地揭示出来,为后人的研究展开立体空间。”(《唐诗文本论纲》)一方面,“唐诗可靠文本与文献的重建”(自序)还是题中应有之义。仅此一端,已然裨益学者匪浅。譬如皮日休与陆龟蒙等人唱和的《松陵集》,原题起初三次,陆氏皆称前者“袭美先辈”,以下则径称“袭美”,间或称其“鹿门子”。两人关系由疏而密之迹,班班可考。此类原始信息,经《甫里先生文集》《全唐诗》等书改题后,多被遮蔽,足见文本原貌之珍贵(《唐诗的原题、改题和拟题》)。另一方面,陈先生悬鹄更高,又力图把唐诗文本传讹的经过,分层次揭示出来。为此批评一套李白集新注,校勘虽认真,却“没有就每首诗的文本来源作详尽记录”(《郁贤皓先生〈李太白全集校注〉述评》)。未来《全编》校勘记,必定空前翔实,不妨视作一部特别的唐诗文本变形记。这些记录,确能为研讨拓出一方“立体空间”。譬如从敦煌卷子、吐鲁番文书、长沙窑瓷器题诗、山西长治墓志志盖题诗,足以领略唐诗在民间流布的特点。百姓喜闻乐见之作,表达的都是劝学、惜时、送别、怀人、思乡、羡官羡富等世俗情趣;意思取其简单,语言取其浅易,故著名诗人,只有王维、白居易、刘长卿多次入选,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人几无踪影;就文本言,随意删节、拼接、改写、另题作者,殆成常态。不过同时,陈先生也提醒:“民间对诗歌的最基本要求是通俗易懂,一流大家的追求则在诗歌史上的开拓创造,取径不同,结果自异,不能因此而认为杜甫等人在唐代缺乏影响力。”(《从长沙窑瓷器题诗看唐诗在唐代下层社会的流行》)观其《杜诗早期流传考》《李杜齐名之形成》等文,自不难了然。唐诗在文化阶层与民间平行传播,所展现的动态景象,即是“立体空间”之一表现。

  由于唐诗异文来源纷繁,如何梳理次第、解释成因,有待学界共同探索。在陈先生看来,异文若宋代已有之,极可能为诗人自改稿。譬如贺知章《晓发》题下,有五言八句一首,又有五言四句一首,割截前篇诗句,颠倒以成文。陈先生认为:“从宋初即有二本之流传,显非传误所致,应该是诗人所作即有繁简二本。”(《贺知章的文学世界》)这大约出自他对宋本的信任:“尽管宋人确有主观改诗的个案,但无论李、杜、韩、柳诸集,还是《文苑英华》《乐府诗集》等总集,宋人校记的分寸把握是很严格的,很少如明人那样为射利而随意改变窜乱。”(《近期三种杜诗全注本的评价》)然而唐集入宋前状况,多半云遮雾障;宋人“主观改诗”,也非绝无可能。宋本异文是否即诗人亲笔,似乎不宜遽定。举《李白诗歌文本多歧状态之分析》为例。文中描述,李白集宋本有两个系统,今犹依稀可窥:一为乐史所编,现存南宋咸淳刻本源出于此;一为宋敏求所编,晏知止刊印(按:晏刻本实为宋敏求本再经曾巩编年后的新本,参看万曼《唐集叙录》),现存蜀刻本两种源出于此。陈先生执敦煌卷子伯2567所存李白诗,与蜀本相较。他推测敦煌本“当出自李白的初稿,重要证据是诸诗诗题提供了一些有关各诗写作时不为人知的细节”,理由坚实。如此,则蜀本异文为事后修订。问题在于,修订者是否李白本人?譬如敦煌本《赠赵四》,蜀本改题《赠友人三首》其二,文字歧异甚夥,他以为“宋本所收显属写定本”。可是前者“防身同急难,挂心白刃端”两句,后者改为“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30多年前,黄永武先生便指出全诗押真、寒、先三韵,敦煌本转韵处,出句皆押新韵。这两句转入寒韵,而改本出句不押,“破坏了原作在音响方面暗藏的秘密”(《敦煌所见李白诗四十三首的价值[上]》,收入所著《敦煌的唐诗》)。字句妍媸,言人人殊,且改稿也未必优于初稿。但倘说李白润色时,连原先的音节规律都抛之脑后,令人不能无疑。又如敦煌本《惜?空》,蜀本改题《将进酒》;前者“岑夫子,丹丘生。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四句,后者在“丹丘生”下加“进酒君莫停”一句,又末句改为“请君为我倾耳听”(末句陈先生未与蜀本比较)。黄永武先生指出,两处改动当在一时,因为“生”字在庚韵,“倾”字在清韵,唐代庚、清通押;新添句“停”字则在青韵,宋初庚、清、青三韵不通押,末句只得加“耳听”二字,以同在青韵的“听”字与“停”相押。他从而推论:“本诗的改动是在宋代初年”(《敦煌所见李白诗四十三首的价值[下]》)。这两例至少说明,蜀本异文出于谁人笔下,判断尚须谨慎。周勋初先生尝言:“宋刻李诗,不管是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抑或景宋咸淳本《李翰林集》,因为已经后人之手,上距唐代已远,所以还不能算是接近李诗原貌的首选材料。”(《李白诗原貌之考索》)他的意见值得重视。

  以上仅围绕唐诗文本校写一事,加以申述,实则《唐诗求是》于此之外,又收入不少诗人行实、文献形态方面的考论,同样胜义纷披,愧未能一一阐扬。读者欲观其内容的千汇万状,仍当求之本书。

  (作者:成玮,系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以利益平衡为出发点 构建和谐劳动法律关系

    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颁布过四个体系性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解释,此外还有若干涉及人事争议、《工会法》等具体问题的司法解释。《规划》明确劳动争议审判双保护的理念,并且突出了劳动争议审判寻求平衡的要求。坚持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促进、维护用人单位生存发展并重是近来我国劳动争议审判工作中反复强调的理念。

  • 打赢人社扶贫攻坚战,人社部门还有这些任务!

    近日,人社部印发《打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上一期,我们介绍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以及就业扶贫、技能扶贫有哪些具体措施(点击以下链接复习)。打赢人社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看这里!

  •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就业结构调整优化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想方设法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提升了就业总量,保持了就业形势的长期稳定。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求各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访谈

文献

  • “抗战文献平台”与抗战史研究的新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时,对抗日战争研究作出一系列重大指示,强调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对史料的掌握,是史学研究的根本之一。然而,史料收藏的不平衡造成了学术研究的不平衡,实际上也限制了学术的均衡、自由发展。

  • 抗日名将的挚爱与赤诚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这是194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战死沙场所作的挽词。彭雪枫很早参加革命,在红军时期,先后追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