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语文教师回炉的一本书——评《给语文教师的阅读建议》-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书库

带语文教师回炉的一本书——评《给语文教师的阅读建议》

徐飞
2019-07-16 10:44:2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给语文教师的阅读建议》 赵希斌 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最近,叶开先生的《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一文引发热议。在这篇文章中,叶开先生尖锐地指出,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不爱阅读,不懂阅读。

  其实,很多其他学科的教师也不爱阅读、不懂阅读。但是,语文教师不读书比其他学科教师不读书更令人担忧。因为语文的核心能力就是阅读与写作,由不读书的语文教师来指导孩子如何读书,结果会如何?当然,不能说语文教师不读书,他们至少读教材、教参,偶尔还会浏览其他文章,但这种仅满足于应付教学之需的被动式阅读,不能算爱阅读、懂阅读。

  毫无疑问,不爱阅读如同语文教学的癌细胞。它的滋长,有多方面原因,此文不作探讨。而要真正清除癌细胞,语文教师应当主动化疗,重塑阅读观念和阅读行为。当前,已有不少语文教师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苦于不知读什么书以及如何读书。赵希斌博士的《给语文教师的阅读建议》一书可解决这一困惑。这是一本带语文教师回炉的好书。

  本书为语文教师而写。仅看目录,语文教师的阅读地图便一目了然。全书共选数十本书进行导读,分为5辑:文学史6本,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11本,美学与审美10本,哲学与历史5本,原典7本。五大类以文学为主,兼顾美学、哲学与历史,既体现阅读的深度,也体现阅读的宽度。没有选择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或许因为赵博士是以“语文”选书而非以“语文教学”选书。

  作者选书标准很严苛,非经典不选。如“哲学与历史”一辑选了5本书:《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国哲学史》《吕著中国通史》《士与中国文化》。这5本书可谓经典中之经典。所选书目,以中为主,以西为宾。西方美学与文论著作只选了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朱立元主编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这些经典好书,加上作者在导读中提及的其他好书,如宇文所安的《追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往事再现》、闻一多的《古典新义》等,便为语文教师的专业阅读提供了丰厚坚实的底座。有这本书作引导,语文教师进行专业阅读时应该心里透亮,而不至于盲人摸象。

  在具体导读某本书的时候,作者也能立足于语文,从语文的视角来挖掘经典好书的价值。如介绍《吕著中国通史》一书,作者开篇即言:“《吕著中国通史》不是一本典型的历史书,它将历史与文化整合起来——这是我推荐此书的原因。”作者认为,“文史不分家”,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读懂文学作品。他举例说,中国文学中有大量描写女性爱情及命运的作品,如《诗经·卫风·氓》《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琵琶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吕著中国通史》中“婚姻”部分主要讲了婚姻的历史与文化,揭示了中国传统女性被物化乃至奴化的种种情形。有了这些背景知识,再读这些文学作品,才能对女性产生深切的同情与共鸣。

  你的眼睛蓄满绿意,你的课堂才能春风十里,一节好课几乎是一个人素养的全部呈现,而要提升素养,一定从阅读开始。因为阅读能够帮助我们形成庞大的精神地基,而好课正是矗立于这坚实的地基之上的。本书立足于语文,而不囿于狭义的“语文”,作者有一种大语文观,打通文史哲,提供了与文本相关的丰富信息,为我们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与美感提供了有力的援助。

  读这本书,我感受到作者的书生本色。他很会读书,是个十足的读书人。他在“引言”部分特意介绍一种读书方法——关联与扩展阅读。以《论语》阅读为例,他为了进一步探索孔子“仁”思想的结构,关联性阅读的书有《老子》《庄子》《荀子》《孟子》《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哲学史》《中国古典美学史》《士与中国文化》等。关联与扩展阅读,就是我所说的“挖藕式读书法”,能帮助我们主动发现和寻找更多的资料,一本好书牵着另一本好书款款走出。经过这样的阅读,我们的知识结构会变得愈加完整,知识储备也愈加丰富。

  同样读《论语》,作者还提出了另一种阅读方法——带着感情读。正如刘再复发明的“红楼悟读法”一样,“论语情读法”也可算是一种读法创造吧。作者认为,孔子的言行蕴含着情感,他的弟子也是怀着感动记录其言行,只有关注《论语》的情感元素,亲近其中的人物并产生情感共鸣,才能真正读懂《论语》。

  从这本书的书名“给语文教师的阅读建议:基础书目与导读”,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具有导读性质。导读,不同于随感、书评,而是尽量客观再现书本内容,适当指点。作者是一位优秀的导游,他不仅安排了合理的参观线路,而且介绍精当、全面,到了重要景点还会停步,将精华部分指点出来,任观者品味。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书评,作者引用了原著的不少精华语段,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入经典文本,感受经典文本的气息。作者在引文后,会要言不烦地进行点评。如在引用老舍《我怎样写〈猫城记〉》的大段文字后,作者随后写道:“好的文学作品一定饱含情感,但这情感应是对原发情感的提萃与升华,这样的情感才隽永深刻,这样的作品才有审美意味。”如此,我们在阅读这本书时就能获得双重享受,既能品读原典的要义,又能品读作者的眼光与智慧。

  至于如何阅读这本书,我的建议是,各取所需,按图索骥。数十本好书可能会让你望而生畏,你大可不必通读——如能通读,自然更好——你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先读起来,在作者的指引下再进行关联性阅读。在读原著前,不妨先读一读作者的导读,对全书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先“见林”后“见木”,可大大提升我们的阅读效果。

  语文教师亟须回炉再造,但修炼的场所仍在教学现场。边教边读,边读边教,应成为语文教师的生活方式。有这本书放在案头,我们在茫茫书海中不至于迷失了方向吧。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大时代工运中的艰难抉择

    红色历史题材写作难度大,出新不易。《国脉:谁寄锦书来》把历史背景推到上个世纪初,大革命失败后的大上海。从这里开始,通过一群邮电工人出身的热血青年的人生故事,展开了大上海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了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时代大变革中的命运和斗争精神。

  • 加强工会调查研究工作的思考

    加强工会调查研究工作,对于推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价值指向,“身入”更要“心至”的方法要求,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问题的问题意识,为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努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提出了“六个力量”的定位: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推进基层工会工作在新时代创新发展

    着眼增强基层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代表性,着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维权能力,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保障水平。“三个着力”的要求,为做好工会工作特别是基层工会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