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有益探索-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RSS

理论

书库

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有益探索

顾海良
2020-05-19 10:19:18  来源: 新华日报

  最近读到何畏教授所著的《危机的宿命:奥康纳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该书对詹姆斯·奥康纳的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深入研究,不仅向我们呈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发展新的理论趋向和思想特征,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如何学习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方式和方法,是对学习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学理依循的有益探索。

  一是能紧扣“重要的特点”。该著作通过对奥康纳一生六部主要著作和相关论文的全面解读,系统研究了奥康纳关于资本主义结构性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种矛盾理论探讨。这不仅是对奥康纳一生的学术思想全貌、理论脉络细节和基本理论主张的全面展示,也彰显了奥康纳理论和学术思想的“重要的特点”。

  二是能把握“新变化新特征”,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该著作较为全面地把握奥康纳对当代资本主义危机问题研究的新变化和新特征,在对奥康纳思想演进过程作出回溯的基础上,提出奥康纳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实质,以及贯穿奥康纳思想始终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何以恒久、资本主义何以灭亡和(生态)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三大主题。

  三是能在比较分析中,体现吸收、肯定和批判。奥康纳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该著作在总结奥康纳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学术价值的同时,也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奥康纳关于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局限性。这样的理论分析和政治立场,在对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学术研究中是十分必要的、是非常值得赞许的。

  四是该著作能结合奥康纳理论的相关内容,致力于生态危机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探索。生态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学界的当务之急是要在解决和克服生态危机问题中,积极思考谋划并拿出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何畏教授这一著作,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始终致力于这一方向和目标的探索和达成。

  (作者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遏止招聘地域歧视不能只靠劳动者较真

    要想真正有效遏止招聘地域等歧视的发生,就不能止于劳动者的独自较真,而是需要多方合力工作发力来应对。

  • 【问题探讨】不可抗力规则在涉疫案件中适用性探讨

    就疫情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能否适用不可抗力规则的问题,还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空间,可采取分类调整的总体思路。因疫情暂缓复工行业可适用劳动合同中止,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企业可适用情势变更,同时,可参考域外经验完善劳动政策。

  • 【前沿观察】充分发挥稳岗补贴的“稳就业”效能

    按照北京市人社局的安排,从5月6日起,多项稳就业和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开始落地实施。根据此前颁布的稳岗培训补贴和临时性岗位补贴两项政策,北京市将分4批公布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名单,名单内企业可叠加申请上述两项补贴政策。

  • 【工作研究】复工复产中企业工会工作应对思考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尽快摸清疫情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是做好企业工会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强化政治引领,认真履责,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合法权益,提高应变能力,践行服务宗旨,努力提升关爱服务职工效果。

访谈

文献

  • 塔斯柯基梅毒人体试验

    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在他身上做人体试验,被视为一种违反医疗伦理的行为。德国纳粹的人体试验和日本731事件都为人所周知。二战之后,纳粹审判后的《纽伦堡规则》确立了人体试验的伦理规则。此后,世界医疗协会所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则确定了医疗人体试验的现行基本准则。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