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党形象从理想和信念中孕育而来-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理论

书评书讯

大党形象从理想和信念中孕育而来

程美东
2020-07-27 14:44:31  来源: 北京日报

  从表面看,形象是某种客体展示给特定主体的外在观感,是主体按照特定的审美标准对客体形成的一种直接的朴素的整体感受。在社会关系中,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形象不仅具有客观实在的意义,有时还具有道德、法律、文化意义。所以,在任何社会,任何自然人、任何社会组织、社会机构,都重视形象的塑造,借此获得精神、物质、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社会体认。

  《新时代大党形象》,程美东等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无论自然人还是社会人,从根本上说都由内在气质和外在体貌共同构成。体貌是外在直观层次的形象,气质是内在文化层面上的形象。所以,一般有智识的人都很注重内在气质和外在体貌,以塑造出适合自己理想的社会形象。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缺少了哪一个方面都会影响形象的整体美感的塑造。

  政党形象也是内在气质和外在体貌的结合体,只不过具体表现不一样。政党形象的外在体貌主要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党员和具体政治举措、政治实践而展现出来的。人们对这个政党的印象如何,一开始都是通过对这个政党的某些个体的接触、认识而形成,然后再通过其具体的实践而加深。政党形象的内在气质是由价值取向、文化内涵等决定的,直接表现在其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内在精神等方面。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自己的形象建设。这种重视不是“面子工程”,而是涉及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所思所想所做。一个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必然在人民心中留下高大、端庄、令人敬仰的形象。所以,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形象从根本上讲是重视党的理想信念、价值文化,重视为人民服务,重视密切联系群众,重视人民群众的呼声、心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弱小到强大、从长期被反动派所绞杀的秘密状态发展为为人民所衷心拥护的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是因为其在为了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幸福而无私献身、艰苦奋斗的过程中给中国人民留下的可以信赖、值得信赖、应该信赖的形象,并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在人民的心目中,中国共产党就是进步、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是一切美好政治的代名词,一个个中国共产党人就成为人们心目中圣洁、典雅、高大的化身,共产党人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

  一谈到毛泽东,人们心中就浮现出远见卓识、信仰坚定、自强不息的形象;一谈到董存瑞,人们心中就会浮现出舍生取义、不怕牺牲、勇敢无畏的形象;一谈到雷锋,人们心中就会浮现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好学不倦的形象……这些共产党员形象不是短时间刻意打造出来的,而是长期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所孕育出来的。而这些一个个具体的党员形象又汇聚为党的整体形象,化为党的深沉的文化养分,并为后来的党员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和在实践中直接学习借鉴的模范和榜样。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形象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形象建设,“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 “公道正派才能出清风正气,廉洁自律才能塑良好形象”, “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不做的自己必须首先不做。希望在座各位带个好头,在全面从严治党中作出新业绩、树立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形象建设就是注重用党的优秀文化来涵育党的政治机体,清明党的政治生态,保证党的机体健康,使党不受外来俗气、财气、瘴气的侵扰,而始终如一地保证党有健康的体魄,以此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新时代大党形象》就是我和我的同仁们的研究成果。由于水平有限,将新时代党的形象概括为十个方面肯定还不够全面,论述也不够深入精当,只能就教于方家,不断推进该课题的研究!

  (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编辑: 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