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讯-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书评书讯

  • 破解生命密码

    在与读者朋友们的交流中,我发现大家对生命健康问题很感兴趣,但很多人对决定生老病死的主要因素——基因,却陌生得很。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人类可能永生吗?如何生育一个健康的孩子?如何让“肿瘤君”滚蛋……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便在遗传与环境中。
    2020-05-12 07:54:42

  • 文明互鉴的恢宏历史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外文化交流史更加受到学界关注,各类著述不断涌现。张国刚教授的《中西文化关系通史》上下两卷,气势恢宏,是近年来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要成果。
    2020-05-11 10:19:12

  • 《徐志摩全集》的编纂方略

    写传可以在体例上创新,编全集,能不能在体例上也有一番新的探求呢?能不能,先得想着能。于是一边收集资料,一边想着体例的事儿。
    2020-05-09 07:22:30

  • 更亲、更近的徐志摩

    2019年10月,商务印书馆全10卷新版《徐志摩全集》(以下简称商务版《徐志摩全集》)终于问世。北京商务版《徐志摩全集》由作家、学者、徐志摩研究专家韩石山先生编订,在2005年出版的8卷本《徐志摩全集》的基础上增补百余篇徐志摩佚作、全新修订而成,从项目启动至正式出版,耗时三年。不必提全集体量之庞大、编辑工作之繁杂,单单是徐志摩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之重,就足以令我们全体编辑组成员“战战兢兢”。作为责任编辑,回望编辑、出版的整个过程,我感触颇多。兴奋、压力、责任;困难、挑战、乐趣……《徐志摩全集》的编辑工作,也成了我从业以来一段难忘的经历。
    2020-05-09 07:19:59

  • 一秒之间,你变了

    第二部《认识身体》可以说是第一部的延续和补充,在第一部作品中,弗朗西斯介绍了大家所熟知的身体大结构,如大脑、头部、肢体、胸部和腹部等,但是关注重点则是这些身体大结构中大家很难觉察到、又瞬息万变的微观世界。这部作品荣获了苏格兰国家图书奖和英国医学会年度图书。
    2020-05-08 08:46:37

  • 解读中国奇迹的最新力作

    中国奇迹的本源是中国道路。
    2020-04-29 16:03:04

  • 电影内外,本是同类

    作为一名女性影评人,七七从来不缺锐利和深刻,她的本事在于,她能从一个像小学生写游记那样的开始,一点点地挖下去,直到从花花草草的世界表皮,挖到地球的地心深处。这是我最爱的批评家苏七七。更难得的是,即便她的文字是一台可以直抵地心的挖掘机,她依然可以持有温柔的、轻盈的、织物般的女性美,并有林中鸟儿飞过时的清新吟唱作为伴奏。
    2020-04-29 14:36:22

  • 向现实传递文学的关切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严峻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你现在面对的,是整颗星球上,都从未发生过的事情”。中国的应对举措与成效举世瞩目,中国作家的思索与书写也展现出文学的使命担当。
    2020-04-29 14:12:51

  • 看到聚沙成塔的力量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先后有四万多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两个多月里,我在感动中,为数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援鄂医疗队送行,更通过微信朋友圈关注在那里拼命的战友,时常被他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精神所鼓舞。在此期间,我看到了查琼芳医生的日记。她的文字朴实无华,情真意切,让我感慨,令我泪目。
    2020-04-28 10:09:19

  •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回音和现实交响

    回顾我国跨文化传播研究40年,其动态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介绍和引进期、借鉴和初创期、提升和拓展期、高潮和深化期。在这40年间,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范畴逐渐突破了对外来理论成果的引介、借鉴或归纳,研究视野更为开阔,研究议题陆续拓展至“跨文化媒介传播”“跨文化语言传播”“跨文化语言教学”“文学跨文化传播”“艺术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企业管理与商务沟通”等诸多领域。
    2020-04-27 14:34:28

  • 中国现代化成功之解

    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100多年以来的企盼。而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关键取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得如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根源就在于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如今已经被国家确定为关乎基本国运的百年目标。相应地,对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应当成为学术界的重大议题。
    2020-04-27 14:33:36

  • 解读城市历史变迁

    作为特殊的图像文献,舆图和地图有极强的讲史、资政、存证功能。在中国史学研究上,舆图已与正史并肩,分担具象与抽象记录历史的职能。近年来,我国多个大中城市出版了城市古旧地图集,作为总结城市发展脉络、解读城市历史变迁、探究地域历史文化的基础性资料。由长春市档案馆副馆长赵欣策划,赵洪、房友良两位文史专家担任主编的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长春历史地图集》,历时三载付梓,这是我国东北地区首部城市历史地图集,填补了东北地区史学研究的空白。
    2020-04-22 08:11:02

  • 宋仁宗为何被士大夫所称道

    以宋仁宗为主角的电视剧《清平乐》最近开播,这大概是仁宗皇帝第一次在文艺作品中充当主角。事实上,中国历朝帝王之中,宋朝第四任君主——宋仁宗赵祯可谓是在位时间很长、存在感却极低的一位皇帝。
    2020-04-20 09:14:47

  • 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审视

    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使这种能力既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又符合世界现代化的趋势。其中,能否正确地处理好重大社会事件是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20-04-20 09:14:14

  • 人格权关乎每个人的人格尊严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执政的初心,也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人格权”一词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具有深远意义,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权利的尊重和保护,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既是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也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
    2020-04-20 09:13:22

  • 展示汉字之美

    “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自现代考古学在我国兴起以来,诸多考古发现与宏富考古资料,不断引起学术界瞩目,为研究增添新可能、新视角。比如汉字研究,现代考古学就使其突破传统小学、金石学、书学范畴,步入全新的广阔领域。《中国汉字美学史》的研究就建立在20世纪现代考古发现的新资料基础之上。
    2020-04-14 07:30:37

  • 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脱贫新论断

    2012年12月,履新未久的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河北省阜平县专题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勇敢地承接历史责任,再一次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
    2020-04-13 09:54:57

  • 一本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读物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制度体系越来越完备、内涵越来越丰富,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2020-04-01 14:29:36

  • 助力中国传统医学新发展

    愿景美好,具体实践起来会遇到各种实际困难和挑战。着眼于人类共同的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新时代中国传统医学的新发展,医学工作者责无旁贷。
    2020-03-31 07:49:27

  • 以人民生活水平为标杆,设计中国现代化的“三部曲”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理念方面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这就是:在国家发展目标上不再把经济指标、重工业的发展放在首位,而是以满足人民生活基本需求为主要目标。
    2020-03-27 08:27:23

  • 基因是所有生命的底层逻辑

    如果把所有的病毒列出来,人类发展史看上去就是一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这些直径约10-300纳米之间的微生物,在人类不经意间就可以完成一次入侵。我们人类大部分的疾病都是由先天或后天的基因突变引起的,比如胎儿出生缺陷、遗传代谢性疾病、各类癌症等,每个人身上的基因都是不完美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因为基因缺陷而患病。任何一个生物体都是由基因构成的,基因是所有生命的底层逻辑。在生命科学蓬勃发展的21世纪,基因科学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常识。
    2020-03-23 15:55:57

  • 新书讲述脱贫攻坚故事

    近日,《精准扶贫的故事》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全国100个精准扶贫先进案例为蓝本,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健康扶贫和农村危房改造等多个层面,遴选出36个精准扶贫故事。
    2020-03-20 08:25:07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什么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全面小康意味着什么?《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年第2期本刊策划邀请专家学者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2020-03-18 08:38:46

  • 开掘一座文学理论富矿

    该书在研究方法上,将历时溯源与共时扫描相结合,也从空间维度进行跨语际、跨文化的横向比较,力图做到时空交错、视域宏阔。该书从微观到宏观把握钱锺书的文学理论建树,显示出方法上的贴合和创新。
    2020-03-17 09:39:36

第1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共20页 至第 确定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用职业技能为康养产业注入发展动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 “互联网+”应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

    互联网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使劳动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互联网+劳动教育”的模式能够培养受教育者互联网思维,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作贡献。

  • 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为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 劳动实现美好梦想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