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书讯-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理论

书评书讯

  • 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新认识——《经济新引擎——兼论有为政府与有效...

    中国经济改革40多年来的成就举世瞩目,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谁能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陈云贤的著作《经济新引擎——兼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就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作出的理论解释,并对市场经济理论作出了新的探索。
    2020-03-17 08:32:40

  • 阐发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经验——《当代中国文艺政策发展史》创作...

    文艺政策是引导文艺发展、指导文艺实践、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手段。当代中国文艺政策无疑是重要理论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政策导向。
    2020-03-10 08:17:53

  • 把生活当作课堂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教育不应该缺席,教育者应当有所作为。这种作为不仅仅是直播授课,那是教育的应有之义,非常时期的教育应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2020-03-03 08:33:58

  • “天下之至拙”何以能胜“天下之至巧”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2020-02-24 09:51:42

  • 年方六千,未完待续

    郑岩和女儿郑?语合作的新书《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让人拿起来就不想放下。读者随便翻到哪里都可以马上开始阅读,因为每一处都是图文对照,独立成篇,右边一页是女儿细腻的水彩手绘文物,左边一页是爸爸富有镜头感的文字,两种解读,一种情愫。
    2020-02-18 07:53:02

  • 梁启超:中国现代法学之父

    梁启超是百年前的人物。在今昔之间稍作比较,即可以发现,在百年后的今天,梁启超著作的影响力,已经明显地衰减了。但是,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在陈独秀、胡适之前,“新会梁氏”在中国言论界、思想界的魅力,几乎无人堪与比肩。正如黄遵宪所言,梁启超的论著“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
    2020-02-17 09:37:58

  • 返本开新:中华文明在当代

    近年来,姜义华教授积多年学术研究之功,先后出版了《现代性:中国重撰》《中华文明的根柢:民族复兴的核心价值》《世界文明视阈下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经脉》等著作,就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提出了一系列整体性、贯通性、创新性的论述。
    2020-02-17 09:35:07

  • 从战略高度全面审视党的群众路线的力作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路线的新内涵新特点新要求,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和一个不可回避的实践问题。赵中源教授是国内长期从事党的执政理论问题研究的专家,人民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其著作《群众路线新论》立足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若干重大问题作了系统和深入探讨,值得理论界高度关注。
    2020-02-13 07:28:57

  • 执着追求 造福人类

    药物创新是一个艰苦的历程。什么是创新的动力?我相信每一个原药创新的科学家,在研究开始时绝不是先想到这个药研发出来后会给他带来多少利益,而是出于对“未知的未知”或“已知的未知”的强烈好奇心,以及对广大患者,特别是完全无助、在当时无药可治患者的强烈责任感,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青霉素的产业化,以及有关艾滋病、河盲症药物的研发。科学家对未知的好奇心,永远是他们执着追求的动力。
    2020-02-11 07:42:54

  • “家庭有相当之价值,但不无亟宜纠正之处”

    《中国之家庭问题》1928年3月由新月书店初版,1929年4月再版,1931年2月三版,1934年4月又转由商务印书馆再次出版。6年间4次重印,对于一本充满表格和数据,学理讨论色彩浓厚的专业著作来说,可以算是社会关注度比较高了。
    2020-02-10 13:13:30

  • 融合的文化有益于回应挑战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堪称世界发展的奇迹。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处于这个变革时代的人们往往感到迷茫。
    2020-02-10 13:12:41

  • 用历史智慧之光观照现实

    国家的发展、规律性的揭示和对未来的正确把握,需要深刻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的支撑。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和主动权,就能顺应历史潮流引领时代发展,真正让历史智慧之光照进现实。
    2020-02-04 09:33:15

  • 一项更加生机勃勃的事业

    《这就是中国》是一档电视政论节目,现又将节目的精华汇聚在一本书中。2019年新年伊始,这个节目在上海东方卫视推出,我们也没有想到,它创造了现象级效果。收视率在全国同类节目中名列前茅,迄今累计覆盖2亿观众,微博话题“这就是中国”阅读量达到1亿。
    2020-02-04 09:33:02

  • 《大众哲学》为什么“能”

    以《大众哲学》闻名于世的艾思奇是云南腾冲和顺乡人。今天,在他的故居悬挂着这样一首诗:“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诗的作者是曾担任蒋介石和蒋经国高级幕僚的马璧。1984年,马璧从台湾首次返回大陆的时候,特为艾思奇故居书赠这首诗。
    2020-02-03 12:41:37

  • 荐《回应:关于“一带一路”的十种声音》

    世界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处在跌宕起伏的前期。“一带一路”倡议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至今,已有八个年头,成果丰硕,前景看好。
    2020-01-20 10:16:15

  • 文化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

    经济全球化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产业领域。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与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当中提到的“培育对外贸易新优势”密切相关。
    2020-01-13 09:38:06

  • 政治哲学与政治思想史异同

    政治哲学和政治思想史是两个极易被混为一谈的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也常常二者兼顾。笔者试图在阐明这两个学科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澄清二者的本质区别。
    2020-01-13 09:33:57

  • 今天的创新非同以往

    创新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是打开中国企业未来生存之道的钥匙。大家都在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新,怎样来创新?《问道创新》这本书,不仅从企业的视角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还用许多鲜活生动的实例,说明了企业创新的确有道可循,其中的许多看法令人开卷有益、耳目一新。
    2020-01-13 09:33:05

  • 厚植历史根基 滋养中国气派的经济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新中国70年》作为一部通史,完整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来龙去脉。
    2020-01-07 09:27:59

  • 以文为鉴 可观天下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未来的某一天,当风吹皱了我们的容颜,吹皱了我们的心事,也许能让我们在喧嚣中专注倾听的,是这些无法被时光抹去的奥妙和真谛吧!
    2020-01-07 08:25:18

  • 从收藏视野看中华文明密码

    新年来临之际,商务印书馆推出新书《中国艺术收藏史》,全面回顾从史前时代一直到21世纪初约5000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漫长历史。该书带领读者进行一次赏心悦目的美学之旅,从收藏角度认知中国文明传承的秘密。
    2020-01-06 14:14:48

  • 苦心孤诣觅文气

    在电子媒介高度发达、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做个记者不易。
    2019-12-24 14:15:10

  • 学习新中国史的优秀读物

    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才能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新中国史蕴含丰富的思想资源、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新中国70年》发挥历史作品“不忘前人、激励今人、启迪后人”的作用,对新中国70年间探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和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同时对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误进行探讨,并对一些规律性认识做出理论概括。
    2019-12-24 14:11:57

  • 文明互鉴中的“误读”

    19世纪是西方殖民主义向全球扩张的帝国主义阶段,像中国这样不曾如印度那样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主权国家,也因为鸦片战争而被迫打开了国门,脚步沉重地迈向了近代;西学东渐日益强盛,以致出现西潮汹涌的另外一种单向流动的局面。
    2019-12-23 16:28:38

第1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共20页 至第 确定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用职业技能为康养产业注入发展动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 “互联网+”应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

    互联网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使劳动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互联网+劳动教育”的模式能够培养受教育者互联网思维,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作贡献。

  • 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为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 劳动实现美好梦想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