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会员普惠制里的“奥妙”
——各地工会探索创新工会会员普惠制工作集锦
图为北京市总2013年第二期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心理辅导能力培训班。侯志瑾 摄
编者按
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在服务职工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探索创新工会会员普惠制工作,把服务职工的内容与载体制度化、机制化,努力把每一个基层工会都建设成为直接为职工群众提供服务的基地,成为体现工会服务职工作风和作用的窗口。各地工会的探索与实践证明,推进会员普惠制服务,是工会组织贴近职工、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的有效手段,打通了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工会对会员服务的普遍性和均等化,让广大职工真切感受到“职工之家”的温暖,更感受到加入工会和未加入工会“不一样”。
北京市总工会——
会员普惠制 工会添活力
近年来,北京市总工会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大力开展面向职工的会员实名制普惠制服务,使工会工作更加贴近职工、吸引职工、凝聚职工。
一、建立全覆盖组织体系,奠定普惠制服务的基础。
建立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做到职工有需求能找到工会、工会有服务能联系到职工,是开展普惠制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北京市总工会创新工会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在推动企业单独建会基础上,建立了8个市级产业工会,积极开展涉及产业、行业职工共性的工作;在全市326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了总工会,组建区域行业工会联合会2651个;在全市5718个社区(村)全面建立社区(村)联合工会,实现对小微企业职工和零散就业人员的全覆盖。
二、建设三级服务体系,搭建普惠制服务的平台。
北京市总工会以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和作用发挥为抓手,着力打造会员普惠服务平台。一是建立了由市职工服务中心、17家区县职工服务中心、819家街乡和商务楼宇工会服务站组成的区域三级服务体系以及由市产业工会、局集团公司工会、企业职工之家组成的产业系统三级服务体系。二是实行会员实名制管理。利用全市统一开发的会员管理系统,积极开展工会信息和会员信息的实名制采集工作,基本实现了会员信息采集与建会同步,会籍信息动态更新。目前,已实名采集会员信息405.1万人,及时有效掌握工作进展和会员需求。三是提高服务体系信息化水平。建立由12351服务热线、职工服务网、微博和短信平台组成的职工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了24小时为会员发布各种普惠制服务信息。四是为会员办理京卡·互助服务卡,已办理344万余张。服务卡既是会员身份识别的证明,也是实施服务项目的有效载体,会员可凭卡享受各类普惠制服务。
三、充实专业人员力量,建立普惠制服务的队伍。
一是建立了1400余人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充实到街道(乡镇)工会服务站,其工资福利待遇均参照北京市社区工作者标准,由市区两级工会分担,部分区县实现了由财政负担。二是按照“每个社区(村)联合工会至少配备1名专职工会干事;企业100家以上的社区,可申请增配1名的标准,配备了3000名专干。三是建立市区两级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乡镇(街道)劳动争议调解室,工会和政府共同出资购买21家律师事务所、400余名律师的专业法律服务,为会员提供服务。
四、实行社会化运作,丰富普惠制服务资源。
北京市总工会在加大投入、有效整合运用工会系统资源的同时,主动争取社会力量参与。一是资源整合,将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会员普惠制项目。推动文化宫、俱乐部、疗养院等各级各类服务设施免费向会员开放。二是与人力社保、科委等部门合作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体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一体化认证。三是开展北京市温暖基金会的社会化运作,建立区域、行业子基金21个,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1.16亿元。与265家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协作,购买服务项目。
五、实施项目制服务,增强普惠制服务的实效。
北京市总工会推出“在职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投入互助保障金3.74亿元,255万人次的职工医药费个人负担部分实现二次报销;投入1亿元推出“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对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补助;启动“职工心理发展助推计划”和“职工医疗康复推进计划”。今年又投入2500万元推出“职工文化体育助推计划”。
目前,服务卡已搭载市级服务项目539个、区级项目920个。以项目制方式直接用于普惠服务职工的工会经费占比提高到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