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把脉民生诉求 关注职工话题-工会-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工会

职工之声

全总领导

王东明 全国总工会主席

陈 刚 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

张少琴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翁杰明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晓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谭天星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江广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王少峰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李晓钟 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

马吉孝 青海省政协副主席、省总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房建孟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全国总工会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

魏地春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马 璐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兼)候选人

郭明义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巨晓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高凤林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

张茂华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组织部部长

许山松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邹 震 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代表委员:把脉民生诉求 关注职工话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郑莉 陈晓燕 吴迪 曲欣悦 赵航
2019-03-15 07:05:53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北京的春天,风暖云轻。

  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代表委员们把脉民生诉求,深切地体会到,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组组民生数据,就是每个人肩头的责任、奋斗的目标。如何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技能提升、岗位创新,到社保问题、劳动教育,从农民工子女上学难、托管难,到婴幼儿照料、延迟退休、驾驶员安全……涉及广泛,情真意切。让我们来听听代表委员关注的职工话题。

  莫荣委员

  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重点群体就业,是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委员长期关注并致力推动解决的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特别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要求,引起莫荣委员关注。“这既体现了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重视,也表明促进就业、稳定就业是未来工作的重要发力点。”莫荣委员表示,只有就业稳、收入增,老百姓有购买力,经济才能实现良性运转。

  莫荣委员认为,当前在很多行业出现“有岗无人”现象,一方面由于通过教育、培训的结构调整尚未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薪酬不高,但所在地区的生活成本却不低,造成很多人望而却步。

  他建议,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优化结构,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工资水平,解决薪酬低导致的用工短缺问题。

  “加大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劳动者素质是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方面。”莫荣强调,要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刘明忠委员

  让高技能人才真正享有自豪感

  在3月11日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小组讨论中,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董事长刘明忠委员讲起在德国一家工厂里看到的情景:技工院校的学员们就在工厂车间的机器上忙活,他们的课堂就在这里。据工作人员介绍,学员们经过一两年的现场培训课程后才能毕业,毕业后基本上就能直接上手投入工厂工作。

  “不止在德国,我在日本看到的职业院校培养情况也是这样。”刘明忠委员说,“我国的职业院校能否也参考这样的模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工人。”刘明忠委员认为,应该向建设一流职业院校的方向努力。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搞清楚我们真正需要多少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专业?

  他同时提出,当前亟须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要设立不同层次的培训,建立不同层级的评价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足够的高技能人才支撑。没有高技能人才,科研人员即使研发出再先进的东西,也不能把它变成产品。”

  他强调,要鼓励学技术,并打通技能人才上升的通道,需要在分配制度上进行引导,特别要注意在奖励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技能人才真正享有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杨杰代表

  打造职工创新工作室

  作为知名的工匠大师,安徽省淮北矿业集团公司煤电技师学院高级技师杨杰代表对职工创新工作室情有独钟。

  在生产实践中,杨杰代表发现,当前存在对职工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力度不够,职工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加大宣传一线职工的发明创造及奖励兑现情况,营造鼓励一线职工发明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为更多高技能人才提供到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学习的机会,并形成长效机制。”

  杨杰代表特别强调,把职工创新工作室打造成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平台。

  “通过创新工作室,把高校、科研院所与生产现场技术需求动态‘连接’,有助于把高校、科研院所的前沿技术动态用于解决生产现场技术难题,同时,来自生产现场的技术难题也成为高校、科研院所攻关的靶向。”杨杰代表认为,如此一来,就能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形成良性互动,实现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动态持续地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打造企业创新发展新引擎,职工创新能力的加油站。

  李守镇委员

  劳动教育应该有更多仪式感

  “我们长期以来提倡‘以厂为家’,现在这样的理念并未过时,要通过发扬职工主人翁精神,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为企业发展、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原主任李守镇委员当过工人、班组长、工段长,后来又做了20多年工会干部,打心里钦佩劳动者的创造力量。

  李守镇委员认为,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劳动者获得尊敬、感受幸福、充满自豪,必须有实体化、具象化的载体。他建议,加强劳动教育,并让劳动教育更有仪式感。

  李守镇委员认为,应在青少年学生中强化劳动教育的感召作用,通过在开学第一课、入团仪式、成人仪式、毕业典礼、校庆典礼等常规性仪式中增加和突出劳动元素,并邀请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先进模范人物参加,引领青少年学生感悟劳动的魅力和意义,用劳动教育“立德树人”。

  “可视化”也是李守镇委员谈及最多的方式。比如,在工程工地上,设立可视化围栏,让社会大众看到施工场景和工人劳动场面,展示劳动美;在重大工程相应位置设立纪念墙等,铭刻参建劳动者信息;为重大场馆参建者发放纪念铭牌,作为优先进入或减免票费的凭证。

  曾香桂代表

  为退休后再就业女工设计社保通道

  “有不少年龄在50岁左右的女性农民工有退休后继续工作的意愿,却因为社保缴费难,导致存在职业风险。我建议在企业和女职工自愿的情况下,让她们继续工作,继续参加社会保险。”迈入履职的第7个年头,广东东莞市瑞丰物业服务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代表的形象从7年前一头干练的短发,变成如今的长发披肩。

1 2 共2页

编辑: 尹文卓

图片新闻

热点专题

深度报道

职工之声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中华全国总工会| 中国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网| 中国工会权益保障网| 全国工会社会组织工作信息平台| 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网| 中国工会普法网| 中国工会女职工工作网| 中国职工教育网| 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