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利益的受让分割,是一面彰显心胸品质的“镜子”。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曲库乎乡索乃亥村有一位年近80的老党员金巴,入党40多年来,他多次舍小家为大家,将好处让给群众,在利益这面“镜子”前端正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
索乃亥村地处浅山,海拔约2900米,是曲库乎乡气候最严酷、最贫困的村。眼下的索乃亥村,最好的房子是村小学新建的一间60多平方米的学前班教室,最差的房子是一间不足9平方米的赈灾帐篷,而这两间房子都和金巴有关。
索乃亥村小学始建于1994年,有学前、一年级、二年级三个班,由于条件所限,学前班孩子一直没有自己的教室。2012年,村里经过多方争取,学前班教室建设资金终于落实了,但地皮又成了问题。此时,金巴站了出来,将自家的7分耕地无偿捐给了学校。
驻村干部卓玛告诉记者,索乃亥村人地矛盾突出,金巴家退耕还林后承包地只有4亩多。而此前,有人曾看上了金巴家这块位于村口的地,出1万元想流转,最终却被金巴老人谢绝了。
“我们这里冬天特别冷,以前没有学前班教室,孩子们就和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挤在一起,有时还得在教室外面上课。现在学前班孩子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室,而且是学校最好的教室,感谢国家,感谢我们的阿哥金巴。”学前班学生吉太加的父亲说。
走进村民俄尖才让家的院子,三间砖混新房显得格外醒目。俄尖才让告诉记者,新房是2011年在危旧房改造工程扶持下盖的,国家给补贴了1.7万多元。而原先,他们全家7口住在危旧的土坯房中,能住上新房,全靠金巴将危旧房改造工程的指标让给了他家。
“危旧房改造每个村每年的指标分配会按资历排名,在这项惠民政策中,金巴已经多次将指标让了出来。”卓玛说。
与俄尖才让家不同,金巴家院子里最醒目的是一顶蓝色的赈灾帐篷,帐篷旁是两间土坯老房,30多年的风雨已经压弯了房屋的木梁,挑檐的椽子端头已然糟烂。在帐篷中,我们见到了78岁的金巴——头发几乎掉光,高大的身躯也已弯曲,但目光依然矍铄。
“老房子年久失修,我和老伴只是冬天住在里面,天气热了,我们就住在帐篷里。我是一个老党员,一辈子也没做过什么大事。但我知道,做一个党员就是要做一个好人,就是要在有好处的时候先把好处让给别人。”说这话时,金巴的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
由于多次舍小家为大家,把好处让给群众,金巴赢得了乡亲们信服的威望。索乃亥村上下遇到大事小情,邻里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大家都喜欢找金巴商量,找金巴拿主意、寻公道。难缠的事,只要金巴出面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阿哥是藏族群众对长者的尊称,在曲库乎和索乃亥,提起金巴人们都会前面加个阿哥——“阿哥金巴”。(记者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