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 这些女性电影人在做什么?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让“姐姐”成为了今夏最热门的话题,再加上《三十而已》等剧的热播,使得女性力量在今年尤为突显,成为疫情阴霾之下的一道光芒。
-
他想当个好演员,而不是大明星
“乘风破浪的,不只是我们面前的这30位‘姐姐’,还包括台下的你,也包括台上的我,我们都在各自的舞台上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在今夏热门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最后一期直播当中,黄晓明有感而发。
9月17日,回忆起从武汉临撤回成都前几天印象最深刻的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援鄂重症救治医疗队护士刘瑶说,当时一位患者让她在一件白色外套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我接过外套才看到,此时这件外套已经密密麻麻写满了医护人员的名字。这位患者说,要将衣服消毒后永久保存,他看不见白衣天使的脸,就以签名留作永久的感恩和铭记”。
虽然医护工作者们的面孔被防护服遮掩,但掩饰不住的是医者仁心,是白衣战士的担当与责任,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华西医院援鄂重症救治医疗队一共派出175名医务人员紧急驰援武汉。
打赢“供氧之战”赢得救治时间
今年1月25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罗凤鸣率华西首支医疗队进驻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时,由于该院刚改造为收治患者定点医院,原有的供氧系统仅能满足100多个病人的吸氧需求。
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奇迹,罗凤鸣团队创造性地提出用“传统高流量+面罩钢瓶供氧”或“无创呼吸机+鼻导管钢瓶供氧”的方式,来提升患者的吸氧量。根据建议,院方请来一支刚刚完成雷神山医院项目建设任务的工程队,最终全新建设的供氧站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全部病区投用,在不停氧的状态下,液态氧储气罐与医院原有供氧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满足了该院全部病区的吸氧需求。
针对供氧不足的问题,华西医院在派出第三批医疗队时,除了考虑配备相应专业的医生、护士、感控人员外,还配备了专业的医用气体工程师。队伍的30名医师、99名护士和1名后勤保障人员中,张宏伟就是那个“1”,他是一名医用气体工程师,有8年专业负责医用气体工作经验。
张宏伟随医疗队抵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后,发现病房氧气压力太低,连无创呼吸机都带不动。他通过实地走访、分析计算迅速找出原因:一是原有液氧气化器无法满足现有用氧需求,气化能力不足;二是新冠肺炎患者特殊供氧的病房过于集中,大流量用氧后,供氧管道管径偏小。
“要从根本上解决用氧需求问题,要对医院的中心供氧进行改造。”张宏伟的建议很快得到支持。2月15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医院中心供氧改造完成,提高了病房医用氧流量和压力,病房内呼吸机、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等设备用氧正常,整个东院病区供氧不足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大大提升了救治效率。
他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早在今年大年初一,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主管技师乔甫就作为国家卫健委指派的四川省感控专家,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动车,成为四川省赴武汉抗疫的第一人。
当日早上8时,只有一列从成都开到荆门的动车。为了把乔甫送到武汉,动车在抵达荆门后,又朝前开了200公里,这段200公里的路程只有乔甫和列车长两人。
1月26日,乔甫进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后,立即开始走访医院各个科室,优化感控流程,对护理人员进行感控指导和培训。回忆抗疫初期,最让乔甫揪心的是,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不少医护人员的防护措施堪忧。而随着抗疫深入推进,中南医院先后托管了东西湖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乔甫的工作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专业感控人员稀缺的问题又摆在他面前。
“在雷神山医院,我们面对的是两个重症医学科病区、3个亚重症病区及27个普通病区、1500张床位,既要设计感控流程,还要对全国各地的医疗队做感控培训。而整个院感组,只有6个人。”他说。
雷神山医院运转的67天里,乔甫和院感组共开展感控培训210多次,培训人员4000多人次。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让雷神山医院所有一线工作人员实现“零感染”。
从1月25日早晨8时作为四川首位援鄂医疗队员踏上开往武汉的动车,到4月7日随最后一批援鄂医疗队员撤离,乔甫奔赴武汉战“疫”已经整整74天,成为“四川队”中在武汉奋战时间最长的队员。(李迪 记者 盛利)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让“姐姐”成为了今夏最热门的话题,再加上《三十而已》等剧的热播,使得女性力量在今年尤为突显,成为疫情阴霾之下的一道光芒。
“乘风破浪的,不只是我们面前的这30位‘姐姐’,还包括台下的你,也包括台上的我,我们都在各自的舞台上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在今夏热门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最后一期直播当中,黄晓明有感而发。
曹德旺会走上制造玻璃的道路,还多亏了一位脾气不太好的司机师傅。
图①为福耀玻璃某海外工厂内景。图②为曹德旺。几天前,台风与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福建福清“擦肩而过”,带来了充沛的雨水。经过暴风骤雨的涤荡“透明是玻璃的基本属性,也是福耀玻璃的本色。”曹德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