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人物资讯-正文
李奇海:医者仁心爱洒杏林
//www.auribault.com2014-07-09来源: 山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大同市医疗行业,李奇海的名字颇负盛誉。这不仅缘于他当过16年临床医生、写过诗、发明过药;缘于他担任三家医院的院长,个个医院红红火火;更缘于他勤于钻研、创新务实的个人魅力。

  谈起自己走上医学这条路,李奇海显得很感伤:“学医的选择跟我父亲有关。少年时家里特别穷,父亲由于没钱看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所以,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饱尝困苦,立志学医。”他说,自己能把一本很厚的中医学专著倒背如流。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李奇海面对挑战,乘风而行。在研发出国家级新药“锌布颗粒”的艰辛过程中,李奇海从一名内科医生成为科主任,又从科主任升任为大同市交通医院院长,当时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行业医院的出路在哪里?凭着多年来对医院的洞察,李奇海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专科专病!就这样,交通医院火了。1997年,38岁的李奇海通过公选走上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的岗位,之所以会公选,是因为严重亏损、濒临倒闭。“上任后,我把医院定位为平价和低保定点。我们把各种检查费用降到40%,住院费下调了20%,给大同市的低保户建档,向社会发放‘低保对象就医卡’。”“医疗服务上,我们在全省率先设置导医台,负责从入院时的轮椅、担架到就诊和办理住院手续的导医一条龙服务。当时二医院的定位是:老百姓自己的医院。让老百姓看好病、看得起病。”说起往事,李奇海万分感慨!因为定位准确,二医院渐渐走出困境,变成了老百姓心目中收费低、服务好的一所医院。

  2004年,李奇海来到了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院,但是发展遇到了瓶颈。他说,人才是兴院的第一基石,欲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上任伊始,他就打破了“进修难”的规矩。鼓励医生和护士出去学习,只要不影响科室的正常运转,就要走出去学习。他说:“出去学习,就能把外边先进的经验、技术带回来,缩短我们与国内先进医院的技术水平、管理理念的差距。”在2009年开始,他更是加大外出培训力度,派出400多名骨干医护人员前往北京妇产医院等学习进修。

  2009年,大同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市一医院御东新院。面对医院发展的大好前景,李奇海全身心投入。从医院最初的项目立项、选址、建设审批手续的办理到项目开工建设、科室布局设计、内部精装修,每一处都凝聚着李奇海的心血。在新医院投入使用后,李奇海看到因为医院规模大,导致患者找就诊科室困难,就亲自模拟各科患者,多次实地体验服务流程,有缺陷和不完善的,立即加做各种醒目的导引标识和区域分流标识,大大方便了病人。他说,为了方便病人就诊,就要把每个环节都考虑周到,把医院置身于人民的需求当中。

  作为一院之长,李奇海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在他的办公室抽屉里,厚厚的饭票、发票一摞摞,他从未报销过;多少个节假日他都是在医院里度过;病了就在办公室里输着液工作……

  “一枝一叶总关情”,看着医院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奇海说,人民医院要牢记“人民”二字,要把“人民”的需求融于我们的医疗服务中。

  (本报记者 邓伟强 本报通讯员 徐文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