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刘志华与群众共同劳动赵同增摄
“不去北京,我要留在农村!”
数九寒天,天不亮她就带大家拉着架子车出门,把每家茅厕里的粪拉到麦田里,又到化肥厂水沟里拉废氨水,半截棉裤结成冰凌,袜子和冻烂的脚粘在一起,一直干到深夜才回来……
刘志华担任农村干部42年,她的经历不乏传奇色彩。
刘志华的丈夫黄占山,1965年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文化部工作,1971年底按照当时的政策回乡锻炼,5年后,文化部新闻出版署通知他带家属回北京上班。
这一去,将彻底告别穷困,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这一去,将端上“铁饭碗”,成为人人羡慕的“城里人”。
“我不去北京,我要留在队里。”刘志华告诉丈夫,不仅她自己不想去北京,她还想请他也留下来,继续给第五小队当顾问,继续给她这个小队长当“全职助理”。
放着大城市的舒服生活不过,刘志华非要和这片穷乡僻壤相厮守,她到底图个啥?
1972年冬天选队长,能当队长的男同志基本上都轮了一遍,再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人选,全队男女老少在一起垂头丧气地闷坐了两天,刘志华再也坐不住了,挺身而出接下了“只剩下三间破草房,四头瘦牛,一辆破马车,还有8000元外债”的烂摊子。
刘志华从解决粮食问题入手。数九寒天,天不亮她就带大家拉着架子车出门,把每家茅厕里的粪拉到麦田里,又到化肥厂水沟里拉废氨水,半截棉裤结成冰凌,袜子和冻烂的脚粘在一起,一直干到深夜才回来。
刘志华是高中毕业生,一心想着要科学种田,就大胆尝试玉米宽垅密植新技术。刚开始还不断有人冷嘲热讽,说“这是要在地里跑汽车呀?”
小麦大丰收,玉米棒子一个个赛棒槌……温饱问题解决了,大家都信服刘志华,人心涣散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大伙儿看到了希望。
“五队正处在爬坡阶段,刚刚有了一点起色,如果我们走了,乡亲们怎么办?”看着乡亲们渴求的目光,刘志华毫不犹豫地决定留下来,黄占山也不再回单位了,夫妻俩扎根黄土地,带领乡亲们共同开创一条通向富裕的道路。
因为同样的原因,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刘志华又主动放弃了3次“农转非”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