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家的袋料香菇收益不错,点种了5000袋成功了4800多袋,每袋能有2.5元左右的利润,再加上1亩天麻,1年收入了2万多元。”新春过后,在李春平的香菇大棚里,看着长势喜人的香菇,他一边采摘着头茬香菇,一边说:“2018年我按照帮扶干部给我制订的计划,准备再增加袋料香菇2000袋,多种2亩天麻,这样的话,就可以多增加收入8000多元。”
今年39岁的李春平是汉中市宁强县广坪镇大茅坪村的贫困户。李春平的父亲早早过世,母亲残疾,他只上完小学就回家照顾母亲。由于没法儿外出务工,想发展产业又缺少资金和技术,这些年他家生活艰难。
2016年,李春平迎来了人生转机。通过精准识别,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李春平家的实际情况,包扶干部为他家制订了以种植袋料香菇和天麻为主的产业帮扶脱贫计划,又帮他争取到了村护林员的公益岗位,每月可领取500元工资。
有了干部的帮扶和产业发展资金,李春平也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那段时间,凡是县上、镇上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我一次不落地参加了。因为大规模种植香菇条件还不是很成熟,包扶干部帮我重新调整了种植计划,每年在上年种植的基础上增加2000袋。”李春平说,“这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信心越足。”
在建棚、种植香菇的日子里,李春平起早贪黑,忙前忙后,拌料、接种、养菌、上架等十几道工序一人包揽,只在装袋的时候找了两个人帮忙。“香菇对季节性要求很高,如果上架晚了,产量就不行。”李春平嘿嘿一笑说,“其实累点也没啥,我还年轻,扛一扛也就过去了。”
李春平的辛苦没有白费。他种植的袋料香菇和天麻产量、质量都很好,加之市场行情不错,这个曾经举步维艰的家庭在2017年终于摘掉了贫困帽子。“国家的扶贫政策真是好啊,但自己也要争气,坚决不能等靠要。”说这话时,这个淳朴的汉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虽然我家已经脱贫,但致富还要继续。这不,大茅坪村扶贫资金互助协会又给我贷了1万元贴息互助资金,我盘算着再用这些资金扩大生产,争取早日过上小康生活。”说着话,李春平将采摘的香菇装进竹筐,麻利地分拣、剪把,一气呵成。(本报记者 康传义 通讯员 李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