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践行者】
90后视障姑娘张倩昕 帮助“同行者”融入社会
张倩昕在华南农业大学学习期间知名度颇大,因为她走路经常撞树。 受访者供图
右眼视力为0,左眼视力0.08,就任着这样微弱的视力,90后姑娘张倩昕不仅读完了普通小学、中学,还考上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并顺利毕业。在大学里,她因为经常撞树而成为特殊学生,毕业后,她帮助更多视障人士避免“撞树”。
2018年1月31日,张倩昕与另外两名视障姑娘成立“广州市融爱志愿服务队”。如今,她们为这个人群提供专业化的出行、学习和工作的辅助服务,帮助他们走出黑暗。“视障不值得害怕、畏惧,只要你愿意坦然面对视障,就一切皆有可能。”这句话,张倩昕对视障人士说,仿佛也是对自己说。
90后张倩昕与另外两名志同道合者成立志愿服务队,为其他视障人士服务
参加高考,平生第一次做完试卷
张倩昕出生在广州市荔湾区一个普通家庭,先天视障。读完幼儿园后,有人建议家长带她去读盲校,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母亲把她送进了普通小学。由于视力微弱,在读小学、中学的考试时她永远做不完试卷,但不妨碍她成为“学霸”。
“试卷上的字是5号字,我看不清,每次考试我都是整张脸贴在桌子上使劲地做题,试卷没有一次做完的,我就用准确率来拼题量,做的题基本没有错,因此中小学时成绩还不错,和同学们也相处得很好。”她说。
“上帝不小心关上了我视觉的窗,但打开了听觉的门。”张倩昕告诉记者,她先天视障,却有一对灵敏的耳朵,无论是上课时老师的讲义,还是放学后爸爸给她念书的内容,她都能做到过耳不忘。这一切可能是得益于小时候外公给她进行智力开发。“小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出去玩,我整天关在家里,也不能运动。外公退休在家,经常给我念唐诗,可能开发得早,形成了听觉记忆。”她说。
高考时,学校为张倩昕申请了“大字试卷”,试卷用3号字印刷,生平第一次,她把试卷全做完了。不仅如此,她还考上了华南农业大学的社会工作专业。这些考试也让她有了一个特殊的收获:她第一次知道,原来视障人士参加高考可申请大字试卷,她不禁感叹:“原来有这么好的东西!如果能早点用上这样的辅具,能少走多少弯路呀。”
接纳自己,决心把社工当成事业
在中小学一路顺风顺水的张倩昕,在大学却遇到了很大的心理障碍。“在大学,成绩好不代表什么,还要学会人际交往。上大学后,我非常郁闷,对环境不适应,不懂得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对人际关系很困惑,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很担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她说。
幸运的是,张倩昕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的导师卓彩琴,被她称为“知心姐姐”的良师益友。卓彩琴从事的是残疾人服务和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在导师的帮助下,张倩昕慢慢接纳了自己是视障人士的事实;她也从开始对社工一无所知,到决心从事这份事业。
“以前我喜欢掩饰自己,不想在同学们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在导师帮助下,我迈过了这个坎,接受了自己的不足,发现我也有能力去帮助其他人。”张倩昕告诉记者,她的右眼有些变形,妈妈叫她戴上眼镜遮挡一下,她拒绝了,以此表明已经坦然接受了自己。
三人联手,帮助“同行者”融入社会
张倩昕告诉记者,就像她的导师曾经帮助过她一样,她也想帮助其他人,她将他们(受助者)称为“同行者”。
毕业后,张倩昕遇到了两名志同道合的姑娘——邓颖韬和林英。三名视障姑娘分别是70后、80后和90后,却没有代沟。相似的经历让她们走到一起,共同为视障者服务。
邓颖韬和林英都在高校工作,邓颖韬是医务所主治按摩医师,她觉得,多数盲人就业只能从事按摩服务,选择太少,这样是生活太枯燥了。她尝试过学习音乐、心理学,因为她认为自己“还可以做其他的”。
3名视障姑娘一拍即合,以“融合关爱”为主旨,成立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社工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形式,帮助更多“同行者”克服恐惧、融入社会。
感同身受,致力教他人盲人导向
3月23日,邓颖韬在同事陪同下,拿着手杖沿街体验盲道。同事拍下一些被报亭、垃圾箱、共享单车阻挡的盲道,将照片带回办公室,用于提醒视障人士安全出行。
目前,3名视障姑娘主要开展视障人士能力提升服务,教他们使用手机、操作电脑,教他们使用数字科技进行导航、打车、叫外卖,以及进行学习和社交等。“我以前不喜欢外出,在大学因为经常撞树人尽皆知,后来我学习了盲人导向,自己也能出门了。”张倩昕说,现在,她和另外两名同伴也为即将上学、上班的视障年轻人进行出行培训,教他们盲人导向,带他们找灯柱、消防栓等参照物,学会认路、记路,最终能自己外出。
“我们和服务对象是一样的(视障),所以我们说的话服务对象更容易听进去。”张倩昕说,接下来,她还想为视障儿童服务,帮助打算入读普通学校的视障儿童进行生活培训。“条件允许的话,视障儿童入读普通学校能学习到更多综合知识,未来就业也更容易,而且迟早要融入社会,越早融入适应能力越强”。
“还有一类是中途失明的人,我很愿意帮助他们,但不知道从哪里找到他们,希望他们看到报道能联系我。”张倩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