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吸猫”是精神鸦片?网友热议浙大硕士毕业论文-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云吸猫”是精神鸦片?网友热议浙大硕士毕业论文

2018-11-28 09:49:48

浙大硕士毕业论文研究“云吸猫”,结论令人惊讶……

  导读“吸猫”是精神鸦片?网友吵起来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近年来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养猫、“吸猫”

  还有些群体虽然自己不养猫,

  但热衷于在网络上“云吸猫”……

  吸猫是一个网络用语,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的喜爱动作,包括对猫猫亲亲抱抱甚至忍不住使劲儿嗅等。

  “云吸猫”这一概念,即通过观看网络上有关猫的图片和视频等满足吸猫的欲望。

  “相信我们总会有猫的”、“别看有些人表面光鲜,其实背地里连只猫都没有!”……这些流行于网络的调侃无不折射着“吸猫”文化的盛行。

  但是你知道吗?已经有人把“吸猫”写成毕业论文了,而最后的结论竟然是……

  浙大硕士毕业论文写吸猫,作者:云吸猫是精神鸦片

  近日,浙江大学一位传播学硕士以“吸猫”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做了一番研究。文中提出了通过网络看猫的“云吸猫”现象,并称“吸猫”为“精神鸦片”,引发了网友热议。

  这篇王同学的论文所关注的吸猫正是“云吸猫”这一赛博空间内让人费解的现象。

  王同学的论文题为《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据文汇报报道,这篇论文共有62页,主要分为绪论、“ 吸猫成迷是偶然现象吗?”、“吸猫迷群:数字部落中的游牧猎手”、 "乌托邦神话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吸猫迷群的身份认同”等章节。

  王同学在论文摘要里写到:

  本文将吸猫纳入亚文化研究视野,采用质化研究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吸猫迷群的亚文化特征对吸猫现象流行的原因进行推测性阐释,并由吸猫现象出发分析了当下赛博空间内青年亚文化形式的新形态和趋势。

  论文的结论中提到,吸猫文化的背后是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无力感和精神虚无,是文化上缺乏真正符合当代中国青年精神气质的文化产品。并提醒道,这种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心态的盛行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世界的终结不是一声啜泣,而是一声“喵”。

  云吸猫是"精神鸦片"?网友炸锅了……

  不过,也有人觉得对猫真的没有抵抗力……

  还有人指出,“云”才是论文重点吧!关注点跑偏了!

  作者回应: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

  对此,有网友质疑“吸猫”是否适合作为硕士论文研究对象,论文作者王同学回应称,自己和导师都属于“吸猫”群体,因为喜爱便以此为题。

  对于有网友质疑,硕士论文写“吸猫”是否合适?结论是否太大了?

  该同学表示:我们觉得挺有意思,挺值得一写的,我是在研究一个网络小群体的亚文化。这也是反映时代变化的方式。

  该同学还表示,其实论文的完成并不是很容易,收集资料很困难,因为之前也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上是一片空白,自己也挣扎了很久,因此她找了很多能够解释吸猫现象的理论,所以论文还是一个比较主观的阐述。

  好在通过努力,论文最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对此,不少网友也表示支持,认为从贴近生活的现象入手,也能做深入的研究。

  硕士论文写吸猫

  你怎么看?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编辑 张小松)综合:文汇报(ID:wenhuidaily)、新京报我们视频、知网、微博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时代楷模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五十三·当代“愚公”用全...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要想拿奖牌 先得进决赛

    11月15日,在2018年沸雪北京站赛前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时隔一年又见到了冯常军。冯常军是中国单板滑雪大跳台国家队的一员,也是国内在该项目上最具实力的男选手。说起11月23日开始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的比赛,冯常军向记者透露,他将采用最新的高难度动作——空翻两周加转体1260度。

  • 电视剧《黄土高天》获专家好评:三代农民命运展现40年农村改革

    由董勇、王海燕主演的电视剧《黄土高天》正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日前在京举行的研评会上,专家认为,该剧把40年农村改革这一宏大主题浓缩成普通的人物命运故事,写出了三代农民的生活史、情感史、命运史,具有一定的史诗品格。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让书店联姻文创(组图)

    书店,对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无非就是买书看书。可如今书店一改原有刻板的面孔,变得高颜值,文艺范儿十足。经营模式的转型,对于书店职工的工作也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梁钰,是北京亚运村图书大厦的一名“老员工”,在书店求新求变的当下,他率先成了“吃螃蟹”的人。

  • 4个硕士创“柿业”

    今年冬天,山西省孝义市兑镇镇产树原村的村民们一聊起“柿子”就开心得合不拢嘴,很难想象,几年前村里的柿子曾一度滞销,心灰意冷的柿农几乎都去了外地打工,“5角钱一斤都没人要,还不如烂在树上”。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