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改革开放的岁月,诸暨有一位先贤曾经广为人知,他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令人敬佩,他廉洁奉公的思想品德感人至深。他就是梁焕木(1928.8-1996.4),诸暨枫桥孝义村人。195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梁焕木同志生前获得过多项荣誉:1982年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1984年评为全国水利系统特等劳动模范,1985年评为浙江省特等劳动模范,同年还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1988年诸暨县人大常委会授予他“诸暨县社会主义建设功臣”称号,1989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0年再次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1991年国家教委授予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1993年,分别选为全国第七届、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梁焕木同志生前和去世后,省委办公厅、省水利厅党组、绍兴市委、诸暨县(市)委都发出文件,号召共产党员和党政干部向他学习。
下面,概略记述梁焕木心系农民、艰苦创业、学以致用、锐意改革的先进事迹。
改写种田靠“老天”的历史
1960年10月,鉴于梁焕木具有建设高湖、墨龙、叠山、青岭等多个水库及其他水利工程的实践经验,枫桥人民公社任命他为征天水库管理委员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领导对1958至1960年建设的征天水库的管理和配套工程的续建。
征天水库由枫桥地区原6个乡镇40多个村联合集资兴建,是一座库容1253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由于“大跃进”中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工程留下多处隐患,被专家鉴定为危险水库,需要除险,加上配套工程,管委会任务十分繁重。
其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最难熬阶段,留守管理人员基本上处于吃无粮、住无屋、用无钱的困境,已有近半数人员擅自回家,留下来的20余人多数也是人心思走。为了稳定人心,梁焕木把妻子和大儿子动员到水库安家落户。看到职工生活费每月人均25元都不能保证,梁焕木把枫桥公社发给水利员的他每月45元工资纳入水库收人,他也参加人均25元的统一分配。就这样,梁焕木以自身的率先垂范,不仅稳定了这支队伍,而且激励了他们工作、劳动的积极性。
经过三年多的辛勤工作和劳动,用“征天”人的话说,吃着番薯粥、草籽糊,用扁担和锄头摘除了“危险水库”帽子。通过对漏水大坝进行坝坡补齐、加固接长左坝输水涵洞、加筑粘土防渗斜墙等措施,排除了多处隐患。同时,凿通了264米长的引水隧洞,开挖了1160米长的引水明渠,为增加水源扩大了7600平方米的集雨面积。在灌区,发动群众开辟了总长14.5公里的干渠、11条总长17公里的支渠和60条总长43公里的田间渠道,输水有道、分水有闸、旱天能灌、雨天能排的目标得以实现;通过平整土地,受益面积由原设计的18000亩扩大至22850亩。
为完成征天水库除险和配套工程建设重任,梁焕木不仅本人宵衣旰食、殚精竭虑,付出了巨大的艰辛,还搭上了儿子的一条性命。儿子梁贤林聪明好学,成了一名电工,在一次架线时,由于另一位电工忘了断电,致使梁贤林从5米高的电杆上被击落而殉职。在查清事故原因后,梁焕木顶着巨大悲痛,宽容了犯错的年轻电工。职工们为梁焕木的开阔胸襟而深深感动。
在摘除“危险水库”帽子的同时,水库管理人员通过生产自救,粮食自给有余,养鱼收入稳定增长,水库三级电站也已建成,生活待遇得到明显改善。此时,梁焕木觉得当初对妻子说的“我们是来吃苦的”之心愿已经了却,于是又动员妻子离开水库回家。群众赞叹他是“有难同当,有福不同享”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好人。
面对征天水库的巨变,枫桥百姓由衷地说,过去种田靠“老天”,现在种田靠“征天”。感恩梁焕木无私奉献精神,群众将他与历来顶礼膜拜的“关武大帝”相比肩,称颂梁焕木为“焕木大帝”。
征天:在为农服务中崛起
“我是农民,我最看不得农民兄弟受苦。”这是梁焕木发自内心的一句朴素话语。为此,他抱定一个宗旨:“人活着,就要为人民多做好事。”
1967年夏天,连续143天没下过透雨,粮食生产面临颗粒无收的严重威胁。而此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疯狂武斗时期,安全无保障,公交车停开。为了到绍兴购买抗旱机具,梁焕木不听众人劝阻,身穿汗衫短裤,冒着生命危险坚持上路。听着一路的枪声,通过一道道岗哨,终于步行到绍兴,买回了抗旱机具。这一年,征天灌区的水稻大旱之年仍获丰收。
经历了这件事,梁焕木悟出一个主意:办工厂,水利机械自己造。1969年,土法上马兴办水利机械厂。厂房是借凤山电站 一块地盘临时搭建的工棚,机器设备是艺泰从凤山电站搬来的台虎钳和从萧山以废铁价格买来的刨床。征天水利机械厂就这样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