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邓亚萍:倡导普通人参与运动 让城市散发健康向上美
8月5日,“2019超级红人节”在成都举行期间,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邓亚萍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成都不仅要具备主办大赛的经验和基础,更要通过比赛展示和推广全民运动健康生活方式,这是成为真正世界赛事名城的根本之道。
-
郎平:球队临场反应较慢 发球还需提高
赛后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总结球队表现时说,比赛虽然获胜了,但也暴露出球队在临场应变方面的不足。
【教育透视】
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辉煌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宣传活动中,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河北曲周46年服务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深刻展示了几代农大人爱国奋斗、科学报国的精神和情怀。
“曲周精神”是农大百年红色基因的继承发扬
农大在曲周的46年,是在党的领导下,一辈辈农大人坚定理想信念,致力于科学报国百年历史的缩影。曲周精神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农大百年精神积淀的突出表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一)“曲周精神”源头始于“五四精神”和“红船精神”。早在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前后,农大学子就积极响应李大钊同志号召,组织农林讲演团深入农村开展宣讲,坚定地走在五四运动前列,创办《醒农》刊物、“农业革新社”和农民夜校,并于1921年成立社会主义研究小组、1924年成立党支部,“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在农大落地生根,成为百年农大深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传统的源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5位农大学子为革命壮烈牺牲。为国奋斗,已积淀成为农大精神的宝贵红色基因。
(二)“曲周精神”直接传承“延安精神”和“南泥湾精神”。农大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乐天宇同志,20世纪40年代参与创办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广大师生多次实地考察,三下南泥湾,直接向中央提出开发南泥湾的建议,积极投身边区农场开发和农林牧业建设,成为“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的实践者和传承者。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华北大学农学院、北大农学院、清华农学院等组建了新的人民的农大,乐天宇同志担任党总支书记。爱国奉献,成为农大精神的鲜亮底色。
(三)“曲周精神”深深植根“永久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戴芳澜、俞大绂等一批科研工作者身怀满腔报国之情,带领农大人开创“人民的农大”,掀开了崭新篇章。20世纪50年代,农大一批专家征战西藏、西北、东北等边疆农业资源考察,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永久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农大奋力向科学进军,既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前沿领域实现重点突破,也在基础学科领域和原创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还在京郊大地赢得小麦亩产翻番的光荣业绩。长期爱国奋斗、科学报国的精神传统已成为农大精神的重要内核。
“曲周精神”是农大师生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几代农大人与河北曲周县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在46年的艰苦创业中积累起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把责任扛在肩上、科学报国的爱国精神。“曲周精神”的核心是爱国精神,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已融入“改土治碱 造福曲周”、融入整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奋斗之中,融入农大人的血脉,从曲周走向黄淮海、走向石羊河、走向黑土地,走向全国各地建设200多个野外场站、教授工作站和“科技小院”。
(二)把接力棒抓在手中、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夜校、抗战烽烟中的南泥湾、新中国成立后京郊大地的“小麦会战”,到黄淮海平原盐碱综合治理,吨粮田、“农大108”,直到脱贫攻坚、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一代代农大人始终把接力棒牢牢抓在手中,坚毅地跑好接力赛,稳稳地传好接力棒。
(三)把担当刻在心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农大人时刻牢记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在当下的“双一流”建设中,农大正面向解决农业重大问题和农业科技基础问题,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以创新型的成果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四)把力量拧在一起、胸怀大局的协作精神。农大人在曲周的长期实践,不是一代人的奋斗,更不是一个单位的单打独斗,而是史无前例的数十年、成千上万人的科学会战,充分体现了把力量拧在一起、团结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反映了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胸怀大局、团结协作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主动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到主战场,作大贡献。
(五)把育人作为使命、扎根大地的务实精神。在曲周的农大师生秉承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做进老百姓心坎里,走出了一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发展道路。46年来,先后从曲周农村走出了3位院士、70多位教授,300多个博士、硕士研究生和一大批高素质农业科技与管理人才,走出了一条扎根大地、立德树人的成功办学路子,鼓舞着新时代的我们继续前行。
(六)把初心融入生命、舍己为民的奉献精神。辛德惠是20世纪50年代留苏的“洋博士”,从1973年第一次蹚着秋涝积水来到曲周,到1999年不幸因病去世,数十年辛苦工作,积劳成疾。以辛德惠为代表的一辈辈农大人奋斗的精神底蕴,更是当下树立在农大师生心中的一座丰碑。
“曲周精神”是激励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强大动力
要把学校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农大党委决心以“曲周精神”为激励,守初心、担使命,奋力谱写担当奋斗再出发的新的时代篇章。
(一)始终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曲周精神”的灵魂是爱国报国,做到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我们要始终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紧密相连,牢记党的宗旨,筑牢信仰之基,始终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始终坚持鲜明的使命意识。“曲周精神”是强化使命担当的最鲜活教材,激励我们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扎根祖国大地。要把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政治使命和重要任务,坚定在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上作出一流贡献,着力提升大区域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坚决打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村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农民共同富裕的科技战役。
(三)始终坚持鲜明的办学特色。“曲周精神”深刻揭示了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规律,农大要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植根中华文化沃土、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立足点。要以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等学科为特色和优势,着眼服务人类的营养与健康,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要为师生搭建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计民生的实践平台,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成长成才道路,使办学经得住实践检验。
(四)始终坚持鲜明的育人模式。“曲周精神”生动反映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目标,致力于回归教育教学规律,全面提升学校立德树人的能力与水平。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扎根中国大地、面向世界统一起来,落实“四个服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报效伟大祖国、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用人才。
(五)始终坚持鲜明的卓越追求。“曲周精神”是立地顶天、志在一流的不懈追求,我们要始终坚持一流目标,不断追求卓越,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十大攻坚行动,高标准实施各项建设任务,严格对照一流标准,切实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提升、乡村振兴服务、国际合作交流等。
作为新时代农大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弘扬“曲周精神”,以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的思政工作凝聚师生力量,在新的征程上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谱写“中国梦”的农大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作者:姜沛民,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8月5日,“2019超级红人节”在成都举行期间,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邓亚萍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成都不仅要具备主办大赛的经验和基础,更要通过比赛展示和推广全民运动健康生活方式,这是成为真正世界赛事名城的根本之道。
赛后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在总结球队表现时说,比赛虽然获胜了,但也暴露出球队在临场应变方面的不足。
雷军 18岁以优异成绩考上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仅用两年修完学分并完成毕业设计;大三时,靠帮人开发软件已成为年轻的百万富翁;不到30岁就已成为金山软件CEO……企业家雷军大学毕业时,雷军在国内程序员圈子已名声大噪。1991年,他加盟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带领团队技术创新、攻坚克难
朱凌波,宁乡市老粮仓镇人,1999年参军入伍,在山西某部服役,由于表现突出,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2年,朱凌波退役回乡。退伍后,家境贫困的他打过工、摆过摊,如今在宁乡开了一家餐饮店。十多年来虽然历尽坎坷,但他那种积极向上、敢于担当和助人为乐的军人精神却没有“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