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野:“演员”是最尊敬的称呼
蓝天野在观众心中,他是话剧《茶馆》中的秦二爷、《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电视剧《渴望》中慈祥的父亲……在人艺年轻演员心中92岁高龄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离休干部蓝天野,创造了许多经典角色至今无人超越。
-
世警会开幕 成龙谭维维携手献唱主题曲
8日,有警察和消防员奥运会之称的世警会,在成都举办了开幕式。成龙和谭维维以表演嘉宾的身份亮相开幕式演出,并献唱主题曲《欢乐与荣耀》。
每年夏天,一位老人总是漂洋过海,前往福建南安市贵峰村。他叫王国明,是一名印尼华侨,今年已经92岁。30多年来,他每年回乡就做一件事——教村民们读诗。
办读诗班 乡村助学
今年是这个读诗班开办的第33期。上世纪80年代,王国明从印尼回到家乡贵峰村探亲。在他的印象中,贵峰村有着“诗礼传家”的传统,吟诗作赋曾是村里常见的景象。那次返乡,他却发现村里人都不爱读诗了,不懂平仄,更别说用传统的闽南语调吟诗了。
于是,王国明开始着手要给村里办个读诗班。那时没有现成的教材,在乡下连书都不好买,王国明就想办法自己编教材。经过一年的准备,1986年,首期读诗班顺利开班。当时来了约三四十人,大人来看热闹,孩子们则是冲着点心而来。
怎样激发村民们读诗的兴趣呢?王国明想起儿时听过老师用传统的“吟唱”方式读诗,不但朗朗上口,而且更加有趣。他便试着追寻记忆,给诗词“安”上了曲调。
这些吟唱的古诗,一下子成了村里的“流行歌曲”。来上读诗班的人越来越多。第3年,课堂也搬到了村里的小礼堂,可容纳300多人。村民读诗的热情越来越高,王国明每年暑假都雷打不动地从印尼回到村里教学。
数年耕耘 打造“诗村”
村里的读诗班一办就是30多年,王国明前前后后教了3000多首诗词,学员总计1万多人次。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村里人一开始是读诗、吟诗,到后来也慢慢开始写诗。能吟诗的村民多达3000人,能写诗的村民也超过了300人,作诗逐渐成了村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村里小学的走廊上,贴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村民们自己写的诗。
教学效果如此之好,还要归结于王国明的独特教学方式:他教的诗不是念出来的,而是唱出来的。
王剑秋今年82岁,来自江西。22年前,她结识了王国明。得知王国明不懂谱曲,她便主动提出帮他把各种吟唱调变成乐谱,记录下来。改变了之前口口相传的方式,方便更多人传唱。
目前,两人已经整理记录了200多首诗词的吟诵调乐谱,中国诗词吟唱的魅力也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就连和王国明一同来中国的印尼帮工娣玲,耳濡目染,也能唱上几句。
乐心慈善 找回传统
读诗班的一切费用都由王国明自掏腰包,他甚至还给成绩好的学生发奖学金。不仅如此,村里的教学楼,不少也由他出资修建。对于一些贫困学生,王国明更是倾囊相助。30多年来,他在弘扬诗词文化、助学等方面已经捐资近千万元。此外,他还借助自己的人脉,向海内外的乡贤筹集善款。
如今,王国明的年纪越来越大,腿脚不便。但他坚持每年夏天从印尼坐5个多小时的飞机来到中国,回到村里参加读诗班的活动。
“乡教承延负我肩,书坊到处觅诗篇。平生浅学虽无几,将尽所知荐少年。”这是王国明自己写下的诗作。诗礼传家,耕读传家。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王国明身上得到了继承和传播。他花了30多年,让失落的传统重回家乡。(杨昕)
(来源:央视新闻)
蓝天野在观众心中,他是话剧《茶馆》中的秦二爷、《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电视剧《渴望》中慈祥的父亲……在人艺年轻演员心中92岁高龄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离休干部蓝天野,创造了许多经典角色至今无人超越。
8日,有警察和消防员奥运会之称的世警会,在成都举办了开幕式。成龙和谭维维以表演嘉宾的身份亮相开幕式演出,并献唱主题曲《欢乐与荣耀》。
从初出象牙塔奔赴肯尼亚工作的年轻人,到如今深耕中非国际贸易的企业家,卓武已经和非洲结缘20多年了。体验过成功和失败,经历过摸索和尝试,卓武将自己的创业故事向本报记者娓娓道来。
“在我们村,女娃儿一般上学上到能干活就不上了,我们家是当时村里唯一的例外。”1974年,缪敏出生于重庆市北碚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与别家不同的是,她家三兄妹都读到了毕业。经过3年师范学习,缪敏成了一名教师,回到村小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