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定锡耗时八年写下30万字村史 赵伟阳 摄
中新网湖州10月12日电(见习记者 施紫楠 通讯员 忻媛 赵伟阳)“以前真的太苦了,村里人都吃不饱。虽然现在日子好了,但也不能忘记过去啊。”尽管听力不好,但回忆起新中国的一幕幕发展画面,浙江南浔和孚镇陈塔村八旬老人俞定锡,还是情不自禁地会跟孙辈叨唠几句。
今年84岁的俞定锡,儿时没读过几年书,却靠自己日积月累的学习,用了8年时间,编写了一部30多万字的《陈塔村历史》,并自掏腰包先后出版了三次,被村民誉为陈塔村第一部“村史”。
俞定锡家中的旧报纸 赵伟阳 摄
俞定锡10多岁时便离乡到了上海当学徒,当时,他一有空就会跑去夜校读书。
从上海回村后,他当过大队会计,也去茧站工作过,后来当了一名小学老师,一直到退休。平时,俞定锡爱钻研,喜欢看书、读报,偶尔也会收藏一些字画,查查历史。这样的工作生活经历,为他后来编写村史奠定了基础。
“当时只是一个念头,后来就坚持下来了。”俞定锡告诉记者,有时在报纸上看到别的村有写村历史的,所以他也想把陈塔村的历史记载下来,传承给后人。在俞定锡看来,写村史只是一种爱好,不求名,也不求利。
南浔和孚镇陈塔村 赵伟阳 摄
陈塔村,一个“桑田、鱼塘、水田各占三分”的村庄,全村10个自然村,住户近700户。据他介绍,陈塔村约在战国时期即有先人繁衍生息,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这么多年来,村史轶事只是零星记载。随着时光流逝,了解村庄旧闻的人也越来越少。
“记录历史,可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尊重事实。”说起写村史的这段经历,俞定锡还有些感慨。编村史需要参考大量的文史资料,他就一边在村里走访搜集材料,一边去查阅各种历史资料,同时还要找寻本村先人蛛丝马迹,“有时候,找一个资料就要跑好几趟湖州。”
就这样,俞定锡边找资料边动笔写书,花费8年时间终于完成了30多万字的村史,期间几经修改和补充,共有前后3个版本,“后来书稿的图文、排版等还动员了全家的力量。”
翻开2017年6月第三版印刷的《陈塔村历史》,该书从序到村名与体制的更替、名人轶事、历任村官与村庄建设等共12章,集合了该村政治、经济、民生、建筑、文化教育、人物传说、宗教文化等于一体。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俞定锡说,希望通过他所记录的村史,能将曾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故事告诉大家,同时也激励后人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