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精彩影视作品塑造时代英雄
那个在银幕上一字一顿说出“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江姐走了。6月27日,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江姐的演员于蓝去世。很多观众叹问: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为什么对江姐念念不忘?
-
刘国梁:再造大满贯
从21年前夺得大满贯,到以教练身份培养出张继科、马龙等大满贯选手,再到如今为世界乒坛创造新的大满贯赛事,新角色、新使命赋予了刘国梁新的挑战。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面对新冠疫情“大考”,北京的老街坊们纷纷撸起袖子,肩并肩站在了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您要问老街坊是谁,还真挺难回答——
他们当中有朝阳群众、西城大妈、东城社工、海淀网友、通州百姓、石景山老街坊、门头沟热心人……浩浩荡荡上百万人,是来自全市、热心公益的“神秘力量”。平日里他们“蛰伏”在2100万市民当中,关键时刻应声而出,带头开展志愿服务。
城市治理,好比居家过日子,离不开老街坊的帮衬。战疫非常时期更是如此。值守、巡视、宣传、救助、慰问、带头践行新的生活方式,哪儿都能见到老街坊的身影。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北京,老街坊们因地制宜,各尽其力,为首都战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值守防控岗
“西城大妈”李素华今年已经70岁了。说出来您可能不信,为了给自己户籍所在的前西社区站一班防控岗,老人每天早晨6点从现居地通州出发,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赶在8点前到岗。
“多老远啊,别来了,我替您吧。”有街坊劝她,她不应。“别的事能替,这事儿可替不了!”
疫情发生以来,前西社区设了3个卡口,检查进出人员证件、健康宝,测量体温等。近期由于新发地批发市场引发北京疫情反弹,社区干部都在忙着开展“敲门行动”、组织居民核酸检测,这卡口值守的任务主要就落在了40多名志愿者以及物业保安身上。
李素华的值班点位于前门西大街4号楼到6号楼之间。这几天,阴晴不定。时而太阳暴晒,时而阴雨连天,该当班的时候,李素华一次都没偷过懒。来了人,保安先测体温,她在一旁亲切招呼“您的出入证(健康宝)看一下。”“谢谢,看到了,您请!”语气里透着老北京人特有的礼数。
“搬通州之前,我在前西胡同里住了40多年,街坊们大多都认识,有的隔老远就主动亮出证件。不认识的,咱也客客气气,所有出来进去的都很配合。”李素华说。
虽然这段时间没在胡同里住着,李素华仍念念不忘自己是名老党员,是带头志愿服务的“西城大妈”,每次排班都要求社区必须把她加上。老伴拗不过她的“犟脾气”又放心不下她的身体,也经常从通州赶来,给她送一顿可口的中午饭,递上一杯白开水,给她做好战疫工作的后勤。
搬到前西社区没几年的李秀捷、王兆滨夫妇,也积极加入了志愿值守队伍。去找居委会报名的是李秀捷,捎带手的,给爱人也报了名。爱人起先还不乐意,“你志愿你的,怎么把我也扯上了。”参加完几次活动后,他不仅不埋怨了,变得比妻子还要积极。“下午1点半的班,1点就把工作服穿好等着了,你说这人!”李秀捷连说带笑数落着。虽然夫妇俩在胡同里住得时间不长,通过卡口的值守服务,这些天来新认识了不少街坊,更重要的是通过志愿服务“找到了归属感”。
在前西社区党委书记张晨茜看来,这些重情重礼的老街坊就是社区防疫工作中的“润滑剂”,“疫情防控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街坊们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几十年,彼此有情分在。有他们在,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全市各个社区都有好邻居、老街坊的身影,甚至有的家庭出现了“夫妻档”“父子档”“一家三代”志愿者。
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建钢南里社区就有7对“夫妻档”志愿者。退伍军人田永生和爱人李秀荣就是其中一对。田永生在社区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者防疫值守,每天“请配合测一下体温”“请出示证件”等提示语要重复上百遍。李秀荣作为楼门长充分发挥“活地图”优势,帮社区人员迅速完成重点排查和登记备案形成台账。她还细心查看返京家庭门上的通知条是否有破损,避免小区门口出现排查遗漏。从年初至今,夫妇俩在各自岗位上始终保持工作全勤,成为社区志愿者的楷模。
这些好邻居、老街坊们的无私奉献,有效缓解了社区防疫人手紧缺的难题。他们肩并肩拉起一道坚实的防线,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切断病毒传播途径,保卫家园安全健康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密织平安网
病毒无孔不入。防线之内还要织起一张细密的防控网,堵住病毒可能潜入的每一条路径。老街坊们冲锋在前,与社工们手挽手、肩并肩,用细密的针脚,织起了这张坚固有力的大网。
一平方公里范围内,5个社区交错纵横,常住人口达2.6万。这是丰台区东高地街道万源路生活区的现实图景,社区之间没有围墙、道路四通八达、人流车流密集,疫情之下,往日的便利却成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如果对5个社区实行单独封闭,社区之间有上百个出入口,压根儿管不过来。随即,街道和老街坊们共同商议,决定对生活区内的5个社区实行“共享”管理,即把生活区通向外部的9个出入口封堵6个,保留3个对外出入口,生活区内部道路保持畅通。
通过化零为整,5个社区“共享”出入口、执勤力量以及老街坊们的志愿服务。
上午9点,戴好口罩和红袖标,万源东里社区居民志愿者孟冬青开启了安全巡逻,不同于疫情前只管所在社区的“一亩三分地”,如今居民志愿者们重新编组,孟冬青和队友们的“责任田”扩大到相邻社区的部分楼栋,各社区志愿者互通有无,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沟通,形成联防联控的群众力量。
织牢防疫网,不仅有赖于科学的防疫机制,更需要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
白天,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南里社区的社工们下千家、访万户开展“敲门行动”,摸排防疫情况。傍晚,社区的老街坊们便接过接力棒,利用下班后的碎片时间组建了“邻里烛光队”,每晚7点到9点街坊们在社区里“遛弯儿”,寻找白天上门找不着的户主,在“亮灯”的第一时间联系住户登记情况,与社工们共同编织起一张无盲点的防疫网。
战疫有我,老街坊们有着身先垂范的行动自觉,也有着人头熟、地头熟等天然优势。“我对社区人熟、地熟、事熟,这就是我的优势,关键时刻就要发挥作用。”疫情暴发后,曾在社区工作11个年头、如今已退休的南苑街道居民党员郭金萍主动找到社区,再披“战衣”,奋战防疫一线。
一天晚上,一个紧急的电话传来,“郭姐,咱楼下有一辆‘鄂’字牌的机动车,好像这两天刚停的。”电话那边,居民语气急促。放下电话,郭金萍赶忙核实情况,连夜报告社区,同时多方打听、辗转联系,最后找到车主。原来,车主租住在社区,虽是湖北籍,但春节过年并没有回老家。得知真实情况,邻居们悬着的心落了地,并向郭金萍竖起了大拇哥。
逆行一线,老街坊们不光筑起了防疫的铜墙铁壁,也不断向社会注入以“艺”战疫的强心剂。“逆行奔赴在一线的你最美丽,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知道你为了谁……”大兴区庞各庄镇福上村的丁钊、张淑芬、杨秀敏、杨辅英四位村民,编排手语表演《为了谁》,用手语传递爱,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家住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的居民们以笔作画、泼墨挥毫,讴歌同舟共济的时代精神、传递着满满的社会正能量;15岁的高一学生王同学用彩笔画下医护人员猎杀病毒的场景,“在这场抗‘疫’大课中,我们学会了尊重自然。体悟感恩、崇敬英雄。”
这些就在你我身边的老街坊,是新时代可亲可爱的人,他们有着老北京自带的“热心肠”基因,也有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精神。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身旁有了铜墙铁壁,我们的内心有了必胜力量。
那个在银幕上一字一顿说出“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江姐走了。6月27日,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江姐的演员于蓝去世。很多观众叹问: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为什么对江姐念念不忘?
从21年前夺得大满贯,到以教练身份培养出张继科、马龙等大满贯选手,再到如今为世界乒坛创造新的大满贯赛事,新角色、新使命赋予了刘国梁新的挑战。
前不久,浙江农林大学16级本科生许巧盼凭着一份专业的创业实践报告毕业了。她没有写毕业论文,一手创建的公司成为她大学四年来学习成效的证明,通过了学校答辩委员会的评审。
好产品要有好的销售渠道,这是青岛胶州食用菌协会会长匡永帅一直秉承的理念。2011年大学毕业回到胶州后,他带领200多名社员种植蘑菇、培养菌棒,把蘑菇、菌棒销往韩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他以销售牵头,逐渐让胶州蘑菇走进了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