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来了 产业工人走上转型之路-资讯 · 快评-中工网

人物

资讯 · 快评

机器人来了 产业工人走上转型之路

2020-09-03 15:48:38 来源:南京日报

  截至目前,付金鹏已经带出了四五个徒弟,如今都已能独当一面。“我还在不断学习,从机器运维再进一步,学会如何写程序去控制机器人,进一步优化程序让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更高。”付金鹏说。

  培训、竞赛、产教融合……还需构建深度职业培训制度

  在智能制造发展的浪潮下,产业工人在转型之路上开始了一场与机器的“赛跑”,赢下比赛才能勇立潮头。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我市产业工人转型升级所需的职业技能提升主要以企业培训等为主。

  群志光电通过与设备厂家合作,或联合高科技企业展开机械运行维护等专业培训,并通过提升转型新岗位的薪资,激励越来越多的普通工人成功转型为工程师;科远智慧在原有普通工人中注意物色合适人选,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有的从手工操作学会操作智能设备,在原岗位上发挥更大能量,有的根据兴趣专长,从一线产品调试人员转型为技术人员……

  也有企业在内部培训之外,积极与政府联动,通过各类竞赛促进产业工人转型与技能提升。

  “通过举办及参加各种技能及知识竞赛,不但提高产业工人的操作技能、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张洪斌说。

  从2014年起,康尼机电多次举行焊接、粘接、装配技能竞赛,并积极参加南京经开区举办的焊接技能大赛、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等,累计参与达600多人次,其中多人获得市职工十大先进操作法、市青年岗位能手、五一创新能手等多个奖项。截至目前,康尼机电获得钣金机器人、粘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各类工业机器人持证人员超过30人。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还通过产教融合培养,以校企冠名智能制造学院赋能平台的方式,推进全体员工向精益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反过来推进整个企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打造智能制造和数字工业解决方案的核心能力,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被省、市、区评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

  “然而,目前产业工人转型还没有形成专门机构管理、多元主体参与、产业特征明显的机制,无法有效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的专业技术水平。”一位企业负责人建议,政府部门应构建符合产业工人深度职业培训的制度政策,建立和完善各产业工人转型新职业工种的鉴定和评价体系,并提高产业工人的福利待遇,激励一线产业工人不断提升自己。

  专家点评

  打消“机器换人”顾虑,主动转型升级

  南京市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顾建党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推进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产业工人是基础,产业工人转型成功与否决定企业能否成功转型。可以说,没有产业工人的成功转型,工业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就不可能成功。

  南京作为中国制造业大市,制造业是南京经济行稳致远的根基,虽然各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都在不同程度地推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相应的,南京产业工人群体庞大,对于智能制造的认知和技能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在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大势下,产业工人亟需转型,成为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理念为引领,持续学习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产业工人。

  产业工人转型,既有产业发展倒逼的压力,也有自我驱动的动力。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产业工人转型,顾建党表示,主要途径有两种:

  一是对于企业存量的产业工人进行培训,让所有员工深刻理解智能制造的必然趋势,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可能会减少一些技术含量低的重复性工种,同时也会增加一些有关智能制造的新工种,并开展相应的技能技术培训,打消他们对所谓“机器换人”的顾虑,主动学习、主动转型;

  二是从学校入手,开展产教融合和双元制教育,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的产业工人,将产业工人培养前置,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实验实训中心和企业冠名班等模式,让企业成为院校学生的实习基地,同时为企业和整个产业智能制造培养创新型人才。 (南报融媒体记者 徐宁)

1 2 共2页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他把“三无”村打造成赚钱的“三金”村

    或许每个孩子都有这样一个梦想:住在一座巨大的乐园里,色彩缤纷、奇趣无比。儿时的方玉友,也有这样一个梦想。如今,他将这个梦建在了家乡——乐清市大荆镇下山头村。这个儿时梦,正日益幻化为乡亲们的致富梦。

  • 刘新:身残志坚 创业致富不忘村民

    密云区穆家镇辛安庄村的刘新,5岁时因为一场车祸造成下肢瘫痪,医学上叫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一年后,他回到家中由家人照顾。对于一个家庭,他的遭遇是场灾难。但面对沉重的打击,家人没有放弃他,而是精心照顾。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