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艳飞:跳上世界领奖台
-
林永健王宝强等多位明星组队送电影下乡
从今年6月起,由林永健、王宝强、容祖儿、大鹏、杨威等20多位电影人、体育人组成的“温暖有光放映队”,横贯全国10省区,送电影下乡,把电影之光播洒到大江南北的美丽乡村。
暮刻晨拓至老不倦
60年寂寞中坚守传承,古籍修复大师和徒弟们的故事
碑刻、拓片、修复古籍,尽管与车水马龙的淮海路只有一窗之隔,这里的清寂似乎又与外面繁华的大千世界毫不相干。他们为何选择了坚守,甘愿坐这一张冷板凳?又是怎样的精神让他们一代一代坚持到了如今?劳动报记者走进上海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记录下传承背后的故事。
师父的礼物:一本册子与一生心血
这是个再平凡不过的下午。赵嘉福和徒弟张品芳站在装裱专用的案台前,正默契十足地讨论着一册碑拓本的内页尺寸。赵嘉福看出了记者的好奇,一页页翻开来介绍,里面所刻画作有的是请老友绘就,有的则是他太太的作品。“你看这幅雨听芭蕉,虽然只有黑白两色,却能看出叶片的正反面,这就有许多刻法上的讲究。”
而让赵嘉福自己颇为满意的,是开头那篇文言文自序:“余少好丝竹,及壮年与石为伍,暮刻晨拓至老不倦。”短短几句,已将自己六十年职业生涯悉数道尽,说到这一生在古籍修复和碑刻传拓上的追求探索,他用了“小鸣大索,寂寞求之”八个字来总结。
一字一句念完自序,赵嘉福关上册子,沉默了几秒钟。面前的红色裱台明显有了时间侵染的痕迹,柔和的光线中,它给师徒二人反射上了一层浅浅的红晕。再前方,立着的几块大墙,几乎已经被浆糊与纸张的痕迹完全覆盖,层层叠叠一横一竖间,早已将漫长的岁月悄然记录。
师父的传奇:修复的古籍不计其数
赵嘉福“暮刻晨拓”可不是说说而已。新闻中说,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修复师生涯中,以“博雅”闻名的赵嘉福带领团队,抢修了大批饱含中华民族丰富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的文献资料。经他妙手回春的古籍善本、名人尺牍和碑帖拓片不计其数,他还参与了众多国家重大修复项目,包括国家图书馆善本《赵城金藏》、明代《西厢记》,以及嘉定太仓古墓出土古籍等。
长达2个小时的采访中,赵嘉福思维敏捷、中气十足,完全看不出已近耄耋之年。“大家都说我性格好,他们还不知道我十多年前就得了肺癌,五年前又转移到了肾,连医生见到我都很惊讶,说你怎么还活着!所以说人的心态很重要。”他沉吟片刻,话锋一转:“但实际上也要承认自己老了。精力体力眼力都不如前,所以我也总想着媒体应该多讲一讲传承,没有徒弟来继承这份事业,那也传不下去了。”
徒弟的秘籍:跑龙套与“拍马屁”
在成为低调的“泰斗”之前,少年时期的赵嘉福曾跟随名家黄怀觉先生做了数十年徒弟。后来他也有了自己的徒弟,再后来徒弟又有了徒弟,从上海图书馆到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再到各地图书馆传习所,桃李早已名满天下。
60年前,学徒赵嘉福是从最简单的打扫卫生收拾工具开始做起,早上为师父泡好茶、磨好刀,当师父开始工作了,他就在旁边帮忙递工具。有时递过去的刀不是师父要用的那把,师父二话不说直接丢在一边,他就要赶紧再奉上另一把。时间久了,机敏的他自然也就看懂了干什么活要用什么样的刀。
等跟学了几年,赵嘉福开始主动提出帮师父打下手,做一些初步的工作,比如把碑刻的字先去除中间工作量较大的地方。如果师父同意,说明自己基本上得到了认可,直到铲出和师父一模一样的刀口,这道工序才算过关。“到最后,哪怕关着门,我在里面刻碑,外边人听声音、节奏都跟师傅一样,这才算可以了。”赵嘉福对于人才培养有着自己的时间准则:头三年当小工跑龙套,十年左右方能成才。
徒弟的自觉:不问“蠢问题”
作为赵嘉福唯二最为得意的门生,张品芳也已在上海图书馆工作了31年,如今她是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的当家人,也是全国不多见的能独立完成从篆刻到传拓和拓片修复的专家。赵嘉福还记得张品芳当徒弟那会儿的样子:刚从图书馆其他部门调来,单纯得像一张白纸,全身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张品芳自然也领教过师父的严厉:工作时不苟言笑,尤其不喜欢徒弟不假思索开口就问问题。如果有人不小心问出了“蠢问题”,赵嘉福立刻拉下脸来,一双本来就大的眼睛便瞪得更大。他有自己的理由:“你问话之前自己都没有去琢磨,开口就问出外行话来,我要怎么回答你?我师父当年也是这样教我的。”
赵嘉福还给徒弟们定下了两条死规矩:一是经济上不接外快、不搞收藏,二是生活中要品行端正,不能出现作风问题。张品芳如今一直记在心里、努力践行。“我觉得跟着师父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绝对信任对方,崇拜他的技艺、敬仰他的为人,”张品芳说,“就算一时对他的话存有疑虑,也绝不会去跟他顶嘴争辩,也许假以时日,你就会明白背后的深意。”
他们共同的心愿:去往更高处
“你张老师年轻时就特别拼命,总想着要超过师父。有次我们师徒几个一人负责刻一行字,等我去抽烟的时候,她数了数发现我比她多刻了三个字,她就宁愿不休息也要把进度赶上来。”向记者说起这段往事,赵嘉福露出欣赏又得意的笑,“所以说,一个师父除了好手艺,还要有识人的本事。”
不过,对于师父的“指认”,张品芳予以了否认:“当时还年轻,我真没敢想超过师父这件事。”她声音温和但充满坚定,“但是现在,我想超过他。”
几十年不过转瞬之间,在这光阴流淌过的不大的修复室流里,许多设备早已更新换代了好多代,当年案前年轻的人儿也变了模样,一切好像都在发生改变。“但如果说我们这几代人有什么没有改变的话,那就是不断要求自己要求徒弟,把这份技艺坚持做得更好、更精。”而她,也要向师父超过他的师父那样,付出更多努力,越过他的高度。
“在此之前我一直想的是如何学到师父的全部手艺,但事实上这条手艺的山峰是没有顶点的,师父至今还在不断探索中提升自己,而我的领悟和体会,也随着新问题的出现与解决在提高。”张品芳说,自己接下来想把这诸多经验心得付诸笔端,编辑成册后传授给更多徒弟。
就像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江湖里还流传着宗师的故事,他的徒弟们也早已名震四方。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路的尽头还有更高的山,为了门派的振兴,他们要超越的不仅是师父,更是他们自己。
劳动报记者 唐一泓 文/摄
从今年6月起,由林永健、王宝强、容祖儿、大鹏、杨威等20多位电影人、体育人组成的“温暖有光放映队”,横贯全国10省区,送电影下乡,把电影之光播洒到大江南北的美丽乡村。
国庆中秋假期过后,环县中盛羊业千只湖羊养殖示范合作社负责人姬永锋忙着下乡督促检查第四季度的防疫工作。
“我今天是在农家给大家做直播。这里的椪柑鲜嫩多汁、口味甘甜,喜欢的朋友请下单。您的每一次购买,都是给农户增加一份收入。”说着,网络主播“楼妃妃”剥开椪柑,尝了一口,“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