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网武汉11月10日电(“中国网事”记者廖君 李劲峰)武汉市民之家近日举办了一期特别的“市民大讲堂”,主角是高位截瘫的方俊明,讲述的是一件28年前的旧事。从家里到讲坛,来回30公里,这是方俊明过去28年中,出门最远的行程。
28年前,为救假装落水顽童,年青的方俊明扎进水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28年后,头发花白的方俊明,获得迟到的见义勇为证书后开心大笑。
方俊明的善良、开朗、宽厚,不仅感染了现场听众,也被不少网民赞誉为“榜样的力量”。
跳水勇救“落水顽童”高位截瘫
10月31日,由于行动不便,女儿代替方俊明参加武汉市见义勇为表彰大会,并领回了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证书。这份崭新的荣誉证书,表彰的却是方俊明往年的一次义举。
1985年8月26日,铁道部武昌车辆厂职工方俊明和同伴消暑回家路过东湖时,突然听到湖中传来“救命”声。28岁的方俊明想都没想,一头扎下水。
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孩子只是在浅水区假装落水,逗岸上的妹妹玩;方俊明则头部撞到水泥台,颈部压缩性骨折,从此高位截瘫。
方俊明的人生因这一跳而彻底改变。妻子照顾他五个月后离家出走,生活无法自理的方俊明和仅11个月大的女儿,全靠母亲一人照料。
家人难以理解和接受方俊明的选择。女儿10岁时接受媒体采访时仍稚嫩地说:“我觉得爸爸很傻,不应该(去救人),这样做他不但瘫了,妈妈也走了,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家还是很幸福的家庭。”
尽管顽童家长不肯为方俊明救人情况出具书面证明,亲友也主张方俊明到孩子家里讨个说法,方俊明却始终不肯。
“小孩当时年纪小,不会是有意要害谁,怪自己当时太心急,没考虑周全,要是慢慢淌水下去,就不会出事。”方俊明说。
“恨一亿次或十亿次,现实都不会改变”
眼看着自己从青壮车工到瘫痪卧床,生活起居要靠年迈母亲撑扶……巨大的反差和残酷的现实,最初让方俊明苦闷不已,常年不出家门,甚至一度想到以死解脱。
方俊明说,从床上翻下、用头撞柜子,他曾试过很多方法希望帮助家里减少负担,但都没达到目的。在母亲苦心劝导下,才逐渐放弃轻生念头,“母亲的坚强与乐观,感染我一定要挺下去”。
出事后,照料方俊明起居落在母亲姜春梅肩上。为搬动儿子,身高仅1.5米的姜春梅学扎马步;生活艰难,当时60多岁的姜春梅还得钓龙虾、摸螺丝、挖花生补贴家用。
“母亲对我从未抱怨过、更未放弃过,她教我懂得,即使恨上一亿次或十亿次,现实都不会改变,还不如主动接受、融入新的生活。”方俊明说。
瘫痪两年多后,方俊明终于走出家门。看到身边城市的变化,街坊邻居的关心,杂乱的心绪逐渐舒畅,久违的笑容又回到方俊明脸上,“想到厂里帮我落实工伤政策,自己还有女儿,就觉得没什么难关过不去”。
假装溺水的顽童长大后,也数次登门拜访,并为当年的恶作剧致歉。方俊明一再宽慰、鼓励他,避免他背着沉重心理负担过一辈子。
当女儿方丽敏第一次见到这位导致父亲瘫痪的“哥哥”后,话虽不多,但却给他一个紧紧的拥抱,并劝慰他“莫想太多了,我们原谅你了,来抱一下”。
“以前觉得父亲傻,那是我还小,不懂事;现在我觉得能有这样一个见义勇为、大度乐观的父亲而特别骄傲。”方丽敏动情地说。
榜样的力量 无限的骄傲
方俊明的勇敢与宽厚,感染了社会各界。他的事迹也被编成话剧《又一个黎明》,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今年5月,以方俊明经历为原型的改编话剧《明天》,先后在江西、湖北、陕西等地巡演。
头发花白的方俊明,有个质朴心愿一直未能实现——获得见义勇为证书。他说:“曾有陌生人问我是怎么瘫痪的,我说是救人,别人问我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就觉得蛮尴尬。”
今年6月,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了解方俊明情况后,特事特办决定授予方俊明武汉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副会长邓斌说,武汉市见义勇为表彰此前只针对“与犯罪分子作斗争”,跳水救人等义举2006年才列入表彰范围,此次特地为方俊明“补上”见义勇为证书,希望用敬意回报善意,用荣誉鼓励义举。
收到这份迟到的见义勇为证书,方俊明十分满足。他说,心愿实现后,生活就知足,“现在见义勇为表彰机制很完善,再发生我这样的事,相信不用再等很久了”。
救人值得钦佩,宽容令人动容。网友“郭龙怿”说,方俊明平静地、微笑地生活,“这是一份真正的自信、达观和从容,一定意义上比救人义举更加触动我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