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是一本影集,他不知翻看了多少次;在这本影集里,记载了他父亲的足迹。
正是这本影集,让他对父亲的职业有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向往。小时候,这只是很小的念头,长大了,这念头愈加强烈。
“那就到你父亲当兵的地方去吧。”母亲看穿了他的心思,说出了他埋藏在心底的话。2009年,他穿上军装,来到了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甘巴拉雷达站。
那年,招兵的地方有北京、云南等地。他却坚持要去西藏,尤其是要去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那里的艰苦,他父亲深有体会,但还是支持他去。
他叫龙兵,是一名“90后”。他父亲叫龙扶国,1987年入伍,在甘巴拉雷达站一干就是12年。说起这对甘巴拉雷达站的父子兵,官兵们是既羡慕又钦佩。
十几年前,只有4岁的龙兵跟随母亲到雷达站探亲,官兵们亲切地叫他“小甘巴拉”。谁也没想到十几年后,当年的“小甘巴拉”毅然入伍,并来到父亲战斗过的地方,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一名真正的甘巴拉人。
这就是情分吧。父子两代兵,相隔22年入伍到同一个连队从事同一工作,都干起炊事员,也都当上了炊事班长,为连队官兵掌起了大勺。
父子相逢,本来是有许多话要说,但他们却沉默不语。就是两人为数不多的话语中,也都是与工作有关。龙扶国说:“我在雷达站,第二年就当上了炊事班长,第三年就入了党。而你呢,还没有入党,是不是表现得不够好?”
龙兵低下了头。他告诉我们,他正在努力申请入党。在雷达站的几年里,龙兵先后带出了8个优秀的炊事员。为了提高连队生产大田的收成,他积极建言献策,并从当地群众家里买来羊粪,一筐一筐地挑到生产大田。
每天龙兵都要到菜地转转。对哪一畦菜长势好,哪里需要施肥,哪些蔬菜需要换季,哪片菜地害虫比较多,他心里一清二楚。
“炊事工作干好了,相当于半个指导员。官兵只有吃得舒心,才能认真投入工作。”对炊事员这个工作,父子二人有着统一的认识。
下山前,龙扶国向儿子龙兵留下这样的话:“甘巴拉是由我们一代代人用青春和热血建起来的。我希望你一定要好好工作,继续为甘巴拉这面旗帜增光添彩。” (本报记者 王杰学)